中国从来不缺好的艺术电影,无论是仍然活跃的第五代导演,还是正在崛起的第六代导演,他们的作品最初都是因为独到的艺术追求为人们所知。但大量在国内外获奖的影片仍然难以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中国电影最高学府的北京电影学院,正在改变“电影就是艺术”的教育观念,树立跟社会接轨包括跟市场接轨的概念。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籍之伟15日在第1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术研讨会”上说,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北京电影学院不管老师还是同学,都认为电影就是艺术,学电影就是学艺术,拍电影就是拍艺术,所以学生无论是做学校作业还是毕业后拍片,总以为艺术片就是自己的天职,不屑于拍商业片。“甚至再进一步,就是觉得如果跟现实生活离得很近,或者跟我们的一些政策结合得太紧密的话,好像就是没学好电影。”
事实上,这种艺术观念和社会环境分不开。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江平说,若干年前,人们认为做电影的人就应该是象牙塔顶上的人。“我觉得这些年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理念越来越明确的阐述,使得很多文化人、电影人越来越知道电影应该是一个产业。”
籍之伟说,目前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正在从艺术观和教学实践进行改进,比如学校每周一到周三放的电影观摩片,过去基本上是放艺术片,现在就有意识地放类型片。“在学生脑子里要形成这种概念,就是我们学了东西以后到社会上要能够用,要跟社会接轨,其中包括跟市场接轨,不是光能拍艺术片,可以拍各种各样的片子,包括类型片、纪录片。”
编辑:富文佳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