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娱乐时尚>独家策划>07迎来话剧盛宴>精彩图文
曹禺 《雷雨》《日出》《原野》

[ 2007-04-23 16:43 ]

 

曹禺 《雷雨》《日出》《原野》 

1935年,曹禺开始构思和写作《日出》。曹禺自幼生长在天津,1934年,他第一次去上海。当时这两个殖民地化的城市,正经受着帝国主义转嫁经济危机的折磨,民族工、商,金融企业大批倒闭,失业的下级职员和工人挣扎在死亡线上。农村则因遭受着连续不断的内战蹂躏,无以为生的农民流入城市,加入失业大军,妻女沦为娼妓。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代理人、暴发户、“高级流氓”和“高级恶棍”却在吮吸着人血,滋养它们荒淫无度的生活。年轻的曹禺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梦魇一般可怖的人事”,于是他决定以此为素材写《日出》。

《日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比《雷雨》更成熟,更显露了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作者利用陈白露的“休息室”和翠喜的“宝和下处”有限的空间,召来了三教九流,全声色地表现了魑魅魍魉盘据的旧世界,揭示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剥削制度的本质,因而使《日出》既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深广的历史内容。在艺术上,作者“试探一次新路”,他舍弃了《雷雨》中“太象戏”的结构和“用的过份”的“技巧”。采取了与表现“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横断面的描写”。用“片断的方法”,用“色点点成光彩明亮的后期印象派图画”的技法,写出“社会的真实感”,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的特点,开放,真切、自然。人物形象的刻画,仍是《日出》最成功之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