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北京本来就不是谁想来就来的,你说美国的哈佛大学,谁想进就进吗?我们现在说平等,说以人为本,但来北京定居是需要门槛的,不然谁都可以来了。”这是北京市朝阳区人大代表耿素玲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之前他向北京人代会提议:应对在京居住两年以下的外地人员征收商品房税。
无独有偶,笔者注意到这次北京“两会”上,人民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北京市政协委员张惟英就提案建立人口准入制度。她认为“中国有13亿人,不能13亿人都来北京生活啊!”
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讨论伴随着这些提案有升温了。
的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哈佛大学读书,因为大学是一个进行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地方,它需要考虑进入着的素质。而北京市什么呢?难道只是知识精英们的学术沙龙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拥有北京市户口的许多人是不是也应该搬出北京市呢?哈佛大学可没有世袭的学位制度啊。
虽然耿素玲之后补充说那只是针对“外来人口中投资炒房的人”,可是既然是投资炒房的人,他们会在以那一点住房税吗?而大部分来北京打工的人们呢?
是的,中国13亿人不可能都来北京,也不可能都去上海、深圳。但是,只要他们想去,就没有理由阻止,北京、上海不只是当地人的城市。
谈到这个问题,外来人口就会会谈到城里人对他们的歧视。其实,在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子。许多人认为,大量的外来人口进入城市,会使得当地人口的工作被夺取。于是他们不会去考虑自己害怕失去工作是否是因为自己能力的原因,只是一味的对可能威胁到他们工作的外来人口进行限制。殊不知,这样一来,只会是一个城市失去竞争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二战初期,美国曾有严格的限制人口移民的法案,政府的原因很清楚的说明,就是为了防止美国人民的失去工作。但是,现在我们看到了,美国是一个这样的移民大国,但是城市发展受影响了吗?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说:“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伐要快一点”一味的以稳定社会为理由,阻止放开户籍管理,不就友倒退到了“闭关自守”的时代了吗?
也许有人会说,提高准入门槛,无非是把那些进城务工的“非精英”人士据在门外,至于对城市建设有帮助的人才会迈过这个门槛的。但是看看现实吧,据去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公布《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京津周围存在着巨大的贫困带。而06年2月26日举办的中国区域论坛发布的《中国区域发展蓝皮书》指出,“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的两个超级大都市,自身的旅游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却相差较大。”
笔者感到危机的是,只要户籍制度不消除,准入门槛再设立,这个贫困带还有可能扩大,因为周围地区的人才都被吸收进去,而普通百姓只能被束缚在土地上,想进城务工的机会都很困难,因为到那时也许都得要学士学位本科文凭。(来源:西祠胡同·锐思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