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消息:美国国务院将购买中国联想集团约1.6万台电脑及相关设备,用以更新国务院的部分技术设施。这个消息刚一宣布,就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美国媒体纷纷加以报道。美国一些神经过敏的人甚至以影响“国家安全”为由批评国务院,并建议国会对这笔生意展开调查甚至叫停。他们称,这笔交易等于给了中国一个“对美国使领馆机构进行监视的机会”,同时也让中国可以“通过在电脑中安装特殊硬件和软件来搜集美国情报”。想象力真可谓丰富!
·美国国务院:符合纳税人价值最优原则
作为向政府机构提供信息技术产品的供应商,CDW-G公司3月20日宣布,已与联想集团和美国国务院达成协议,国务院将从联想集团采购1.5万台联想台式电脑,均配备大屏幕液晶显示器,还有近1000台联想微型主机,均配置高性能移动硬盘驱动器,订单总额超过1300万美元。
CDW-G公司联邦政府销售业务副总裁马克斯·彼得森日前在接受《纽约时报》电话采访时表示:“实际上,由于我们公司为国务院节省了部分开支,同时提供了良好的整合与配置能力,因此,国务院比原计划多购买了3000套系统以扩大其技术更新规模。”
鉴于CDW-G公司已经将此事公开,联想集团负责美洲业务的副总裁兼总经理斯科特·史密斯随后也发表了一份声明,称“这份合同证明联想与CDW-G有能力为联邦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领域客户提供产品服务。由于联想拥有稳定的个人电脑平台、内置的安全技术和技术工具,有能力自动支持和保护数据,国务院可以通过联想获得最具创新、最划算、最安全的个人电脑技术。”
CDW-G和联想这么做本来是想扩大各自的影响,没想到“国务院采购中国联想电脑”的消息竟成了许多媒体热炒的大新闻,一个原本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行为被生生贴上了“别有用心”的标签。一些人通过媒体或者通过给美国国务院和国会议员写信和打电话等方式表达不满,认为担负美国外交要务的国务院“缺乏国家安全意识”。
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国国务院不得不出面说明。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3月22日公开证实了国务院将从联想采购电脑的消息。他说,这些联想电脑是从一个政府信息技术产品供应商那里购买的,“完全符合美国政府的采购标准”。他还特意强调说,这些电脑都带有可移动的硬盘,将用于国务院的非机密系统,同时将会由原IBM的个人电脑部门来负责提供技术支持服务,“采购完全符合纳税人价值最优原则”。
·批评人士大放厥词
虽然麦科马克一再解释,但还是有很多美国人“放心不下”。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成员韦塞尔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通过电脑的硬件和软件来搜集情报的机会“实在太多了”,甚至可以通过遥控激活隐藏在机器内的电脑代码来实现,因此“需要对此展开调查”。
韦塞尔的上司、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拉里·沃策尔也“忧心忡忡”。他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如果欧洲的空中客车公司将一条飞机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他不会因此而感到担心,但如果联想开始向美国政府的涉外机构出售电脑,他会坐卧不安。他还说:“如果你是一个外国情报机构,你得知美国联邦政府机构正从你们国家的电脑公司采购1.6万台电脑,难道你能排除做点手脚的可能性吗?”3月23日,沃策尔再次向《纽约时报》表示,希望美国国会对国务院采购联想电脑一事进行质询。“我认为,国会成员将会对这笔交易做出强烈反应。”
·联想集团坦然面对
由于是周末,本报记者未能与联想美国分公司的发言人取得联系。不过据路透社报道,联想集团负责政府关系的副总裁杰夫·卡莱斯利24日公开表示,目前美国政府还没批准对这批符合美国政府标准的电脑进行调查,如果政府认为有必要,“联想欢迎美国政府进行调查”,但任何调查工作都要有美国政府的委托书方能进行。
卡莱斯利同时指出,他对联想在美国联邦采购市场上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深感不安。他说,其实这种调查根本没有必要,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这些电脑将在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和墨西哥的蒙特雷的联想工厂组装,电脑芯片也不是中国大陆而是中国台湾制造的。如果想在这些电脑上安装任何未被授权的东西,“任何参与整个生产过程的美国公民都可以轻易发现它”。卡莱斯利还强调说,卖给国务院的这些电脑与一年前IBM制造的电脑完全一样,联想没有对这些电脑进行任何更新改动。所以,联想集团“只想根据事实来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基于那种模糊的国家安全概念”。
有分析人士认为,卡莱斯利的“不安”其实反映了整个联想的“不安”。在中国企业中,国际化步伐迈得最快最有成效的,联想显然是其中的一个。但如今半路突然杀出的“国务院采购风波”很可能给联想在美国的进一步发展笼罩上阴影。
·不排除背后有商业黑手
有业内人士指出,联想遇到这种情况,不排除背后有商业黑手在捣鬼,就像阿联酋一家公司要收购美国港口的事情一样。据《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迪拜世界港口公司之所以功败垂成,与美国6大港口无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埃勒公司在背后捣鬼。埃勒公司向美国法院提出诉讼,要求终止该项收购,还花了不少银子聘请公关公司向美国国会进行游说,称这笔交易将影响国家安全。埃勒的大动作后来终于引起部分美国众议员的注意。据悉,埃勒公司目前极有可能最终吃下这个握有美国6大港口经营权的“交易大饼”。
其实,“9·11”事件以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许多外国公司在美国的商业投资活动都不太顺利,采购联想电脑风波只是最新的一例。远的不说,就在几天前,美国政府与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和记黄埔集团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雇和记黄埔在巴哈马对进入美国的集装箱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测,这是美国第一次允许外国公司来运作美国给安全检测部门装备的放射性扫描探测器。但这笔交易已经遭到部分国会议员的反对。
类似的外国公司在美商业投资受阻的案例比比皆是,美国给出的理由只有一个:可能损害美国国家安全。不过,不同的声音也有。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豪夫鲍尔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采访时就说:“这只是个虚假的借口”,其背后是“政客的哗众取宠、美国人的民族主义和一些人的种族偏见”,当然还得加上商业黑手的幕后运作。
·心态失衡对美国没好处
一位从事国际贸易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按照美国那些怀疑者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全球最大的软件供应商是微软,最大的硬件供应商是英特尔,它们都是美国公司,那岂不是说美国肯定在出口产品和技术中都做了可以远程启动搜索的手脚,对其他国家的安全已经构成了巨大威胁?那么,其他国家就都不该买美国的电脑产品和技术,只能用自己国家的东西。把这种逻辑推而广之,大多数领域的国际贸易就都不能做了。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宿景祥研究员指出,美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的类似做法是有渊源的,并不奇怪。上个世纪前期,欧洲人买了不少美国企业,美国就喊“欧洲入侵”;到了70年代,阿拉伯商人到美国做了很多投资,美国也喊“阿拉伯入侵”;80年代,日本企业大量进入美国,美国又喊“日本入侵”……在这个过程中,陆续通过了不少调查、限制外国投资和美国进出口贸易的法律、法案。美国有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的传统,从来都认为安全利益高于经贸利益。宿景祥认为,这个出发点是合理的,对我们也有借鉴和警示作用,但问题是怎样把握好度,过犹不及。历史已证明,美国过去所认为的那些“经贸侵略”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威胁事实上并不存在。大肆地渲染这种威胁,不过是一些政治家,特别是国会中代表各州利益的一些议员们拉选票的需要。宿景祥还特别强调,近期美国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过敏反应,既有极端美国中心主义的色彩,又夹杂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种族、文化歧视的意味相当浓重,实行的是双重甚至多重的标准。这样做的结果,难免会引起当事国的猜疑和不满,一旦作出反应,美国的利益同样会受到不小的伤害。对于联想这个具体个案,宿景祥认为,现在的某些舆论只是来自少数人,并不代表美国社会的主流看法和普遍认识。即使真要有所行动,也需要国会通过相应的法案。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外国公司在美商业投资活动频频“败走麦城”,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外资的吸引力,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可能会遭遇打击。(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