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美双边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十分迅速,互惠互利,势头良好。按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美国出口额2000年为521亿美元,2005年为1629亿美元,增长212.7%;按美国海关统计,美国对中国出口额2000年为162亿美元,2005年为418亿美元,增长157.5%。在美国前15大贸易伙伴中,对中国出口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在这五年期间美国对加拿大出口增长18.2%,对德国出口增长16.8%,对法国出口增长10.3%,对墨西哥出口增长7.3%,对英国出口增长7.2%,而对日本出口则是负增长15.2%,对台湾负增长9.8%。
按美方统计,2000年中国是美国第4大贸易伙伴,第4大进口贸易伙伴和第11大出口贸易伙伴。而到了2005年,中国成为美国第3大贸易伙伴,第2大进口伙伴和第4大出口伙伴,排在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举足轻重的贸易伙伴。正如布什总统今年3月9日所言,中国是美国贸易的战略伙伴。按中国统计,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1629亿美元,占美国总进口16714亿美元的9.75%,中国从美国进口487亿美元,占美国总出口额9043亿美元的5.4%。实际上从国别来看,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对美国出口已占中国总出口的21.4%。
若按美方统计,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为2435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7620亿美元的32%,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4.6%。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已互为大市场。美国商务部早在1994年就把中国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十几年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点。
与商品一样,资本也需要市场,失去较高的利润资本也会枯萎。据统计,到2005年底,美国在华实际投资达511亿美元。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美国资本在海外的新兴大市场,做为美国资本在海外的重要伙伴,中国排在西欧、北美、中南美洲和日本之后。
中美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也是卓有成效的。截至2005年11月底,中国持有2544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此外还持有相当数额的美国企业股票和私人债券。到2005年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8千亿美元,其中60%左右为美元资产。
从2005年初以来,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在总体保持比较平稳状态和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进入了多事之秋,冲突与摩擦明显增多。在今后几年中,中美经贸关系会面临几大热点问题: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平衡问题,纺织品贸易和服务业相互开放等问题。多年以来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但应看到大多是两国某些产业部门之间经济利益的矛盾,不是国家之间根本的利害冲突,而这又是可以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来解决的。多年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且这些摩擦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支流,不应当影响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主流。发生了摩擦与纠纷,双方理应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要从全局出发,慎重处理,防止矛盾激化。平等互利是开展经贸合作的基本前提,优势互补是扩大经济贸易合作的重要条件,友好协商是处理纠纷的有效途径。动辄以制裁和报复相威胁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这既违背多边贸易机制的原则,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只能使问题复杂化、尖锐化。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谁也得不到好处,而且还会使与中美双边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损害,只能使他国坐收"渔翁之利"。因此是不得人心的,得不到本国广大工商界人士的支持。2005年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的纺织品设限和反设限的斗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2005年6月17日至11月8日中美两国政府代表团经过七轮艰难的磋商与谈判,终于签署了“中美两国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这个备忘录体现了互谅互让、互惠互利的合作精神,为解决中美经贸领域其它摩擦与纠纷树立了良好的样本,有利于创造一个稳定的纺织品贸易环境,有利于促进中美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当前在中美经贸关系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问题。按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142亿美元;按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016亿美元。
美国从中国进口大量物美价廉的日用消费品符合美国市场的需求,有利于广大的消费者,有助于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美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美国经济的发展。贸易逆差是一种贸易行为,应从市场需求去分析、观察。中国对美国出口四、五千万双鞋才能换来一架波音747大型客机,所以不能轻易认定靠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来换取少量高科技设备与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具有贸易优势。在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中,贸易优势在美国一边。从1993年开始的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主要是美国具有高科技的优势尚未发挥出来。放宽高科技出口管制是缓解并减少对华贸易逆差的捷径。缓解对华贸易逆差的主动权在美国手里。
美国的外贸逆差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大规模、最广泛的国际分工的必然产物。美国的外贸逆差是结构性的,很难逆转。
应当如何看待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首先,中美贸易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中国对美出口中加工贸易占很大比重,大约占70%左右,这意味着中国只能获取少量的加工费用。以在美国市场上畅销的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售价9.99美元,从中国进口每个仅为2美元,其中原料来自中东,由台湾加工成为半成品,假发由日本生产,包装材料则由美国提供,这三部分合计为1美元,运输和管理费用为0.65美元,中国所得加工费只有0.35美元。而按原产地规则,这2美元都要统计在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中,这显然不能准确反映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情况。必须指出这种传统上的贸易统计方法说明不了当前的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
其次,中国引进外资的70%来自东亚。多年以来,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把原来对美贸易顺差的产品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从而引发了“贸易平衡转移反应”。因此,这些三资企业的产品(其中大部分零部件都来自上述国家与地区)并非“Made in China”而是“Made in Asia”,从美国所得到的贸易顺差为上述国家与地区所分享,而非中国所独有。据美国海关统计,2000年美国从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进口为3023亿美元,到2005年的进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下降2.5%为2947亿美元。同期从中国进口从1000亿美元那猛增到2435亿美元,增长143%。按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对美国顺差为1142亿美元,而对上述国家和地区却拥有1400亿美元的逆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在亚洲是一个加工中心。正如中国国家统计局李德水局长所言“中国对美欧的巨额顺差实际上是过路财神”华而不实。
第三,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相互投资。而通常所说的外资逆差是指商品贸易的逆差。美国对华经贸优势恰恰体现在后面三个方面。到2005年底,美国企业实际投资为511亿美元,设立了4.9万家企业。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大多都在中国市场上销售,返销美国市场的只占一小部分。以通用汽车公司和摩托罗拉公司为例,他们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和手机需求旺盛,这实际上取代了中国从美国进口小轿车和手机。这些美资企业在中国获取利润后除扩大投资外,其余部分汇回美国,实际上部分弥补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据中国商务部不完全统计,2004年美资企业在中国销售金额高达750亿美元。这个数额还可以弥补当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1620亿美元的46%。
从2001年到2005年的5年里,中国总进口额为21731亿美元。从2006年到2010年新的5年里,中国预计进口总额将达到4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新兴大市场。只要布什政府仿照里根政府的做法,较大幅度地放宽对华出口管制,美国大中型企业就有能力,也有可能在中国这个迅速增长的新兴大市场上多占一些份额,中国必将成为美国出口的大市场。中美两国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决定了中美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必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必然会有更大的发展。美国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与中国巨大的市场、廉价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就一定能给两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利益,大大有利于两国经济的振兴。中国在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进程中需要大量的美国资金和技术设备,这也会拉动和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中美经济贸易合作是互惠互利的和双赢的,其前景十分广阔。27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中国人民,而海外最大的受益者则是美国和日本。(作者 周世俭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 王丽军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