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第三外交破解中日难题?
[ 2006-08-09 09:21 ]

环球在线消息:目前,中日交流既有的两大外交方式(即政府间外交和民间外交)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疲劳”状态,现实呼吁中日两国精英层面的力量集结与整合,创造出跨越国界的自由沟通的新型外交方式。

·传统外交难以突破中日僵局

最近几年,面对小泉政权对华外交的停滞,日本各界深感焦虑,精英层真切地感到,不突破两国关系目前的僵局,就无法确立日本在亚洲的地位,更无法发挥日本在世界的作用。他们试图采用多种方式,以期打破两国外交僵局,但是,这种尝试事倍功半,无法突破小泉政权造成的外交停滞格局。

究其原因,当前日本各界的努力大多未能超越传统意义上的两大外交形式。一是政府间外交方式,即以庞大的官僚组织机构,进行国家层面上互访。但是,在这个层面,由于日本首相小泉连续参拜供奉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严重阻碍了两国政府层面的交往,致使两国高层接触频率大不如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也受到恶劣的影响。

二是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各国近几年来常常强调的公共外交,包括民间层面的企业交往、学者的研究互访、还有一些青少年交流,等等。但是,这些民间外交形式作用也很有限,往往局限于某个领域,或因为在国家问题上找不到具体的责任人而影响大打折扣。青少年交流致力于未来,对现实的僵局改变不大。企业间的交往通常局限在某种行业中,对国家整体层面的影响力不足,况且,经济往来向来不是中日两国的难题,这几年,中日政治关系冷却,经济关系却长期保持在高水平。对于日本极端民族主义者而言,保持长期的“政冷经热”正是其对华战略之一。从这点看,即使进一步加深企业交往,也很难从质上改善两国关系。学者的研究互访虽然有助于彼此间研究能力的加强,但是,对扭转整体僵局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泉参拜,反映出其极端民族主义的心理,这个问题很难在国家对国家的框架中加以解决。不仅如此,目前中日两国关系僵局的根源遍及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能源、文化等各个层面,影响深刻,问题复杂,绝非以往的单纯性的民间外交可以推动,也绝非单纯政府层面上强调友好就可以解决。日本某著名媒体人曾对笔者说,先前行之有效的日中两国民间沟通框架,对解决两国关系的僵局已经无效。

·第三外交的崛起

笔者称这种新型外交方式为“第三外交”,即提供某种平台,结合各界领袖,交叉型、网状地探讨各类问题,以期突破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局限性。

上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三外交逐渐开始兴盛,当然,人们一直以来并没有“第三外交”的概念。第三外交最典型的例子是,1972年日内瓦大学教授施瓦布创立的世界经济论坛,这是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定期将经济界、政府、学术界和媒体界精英凝聚在一起,推动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1988年,该组织促成希腊和土耳其在年会上签署达沃斯宣言,有效避免了两国战争。1989年,该组织又促成东西德总理会晤,大大推动了两德统一。

由此看,第三外交的实施者包括各种国际性委员会、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论坛等。他们通常以独立的立场,处理本国与其他国家乃至世界的关系。目前在全世界,国际性的非政府组织超过3万个,而主权国家内的“非政府组织”估计有100万个,这些组织在国家外交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例如,国内比较熟悉的非政府组织世界妇女论坛,便极大地促进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

当然,并非所有非政府组织都具有实施第三外交的能力或愿望,但是,许多非政府组织已经具有足够的力量影响某个国家或国际间的外交活动。今年4月,全球政策论坛等十多个非政府组织联名写信给安理会,对下届秘书长的选择提出各种要求。这些组织还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各种方式,影响国际问题的处理与解决。

以前,中日两国问题对政府外交十分信赖,而民间外交也颇有成效,所以,两国之间一直缺乏各界领袖集合的第三外交形式,直到这几年,第三外交在中日两国才悄然兴起。

·第三外交有效吗

以8月3-4日在东京召开的“东京-北京”论坛为例,两国上至高层、下至民间精英共数百人到会。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也到会致辞。先前曾有学者质疑,第三外交到底能不能在中日两国起作用,但由此可看出,日本国内对第三外交却寄予了厚望。

第三种外交是以各界领袖的集体力量,通过三个层面,推动国家间各层面重大问题的解决。一是领袖论坛,即两国各界领袖汇聚,集中讨论影响双方或多方关系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比如主办方之一日本“言论NPO”中有400多名各界领袖,足以代表日本各界的声音与意愿。他们所讨论的正是那些国家或一般民间外交层面所无法解决的问题。此次论坛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与能源利用问题,两国的民族主义问题等。

二是舆论影响组织,第三外交中的成员包括众多媒体精英,他们拥有巨大的言论影响能力,可以将论坛领袖达成的一致共识迅速在社会广泛普及。

三是实行公约。论坛往往会就某个问题达成阶段性的一致。鉴于论坛的代表性以及各界领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他们很容易将论坛中达成的共识在各自行业贯彻。因此,第三外交在促进国家之间关系上,有区别于政府行为的约束力或执行力。

此次“东京—北京论坛”吸引了日本各界高层领袖参加,说明他们对目前两国外交渠道阻塞的不满。在政府间外交停滞,民间外交又无法发挥其功能的情况下,第三外交的作用日益凸现。近期,日本精英层正在集结与整合力量,以期突破小泉政权亚洲负面外交的框架。(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地域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法学博士。)(来源:环球时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