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能干口碑好 中国菜农遍布俄罗斯
[ 2006-09-11 09:18 ]

勤劳能干口碑好 中国菜农遍布俄罗斯

一名中国菜农在自己的大棚里

环球在线消息:编者按:近年来,劳动力短缺的俄罗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劳工。虽然居住和饮食条件十分艰苦,但中国劳工以辛勤劳动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他们自己也得到了较高的报酬。

·中国菜农改造种菜方法

在俄罗斯,种的最多的蔬菜是土豆和卷心菜,也有些胡萝卜。俄罗斯市场上曾经长期缺乏蔬菜,摆在市场货架上来自国外的新鲜蔬菜价格昂贵,只有很少人能买得起,大部分人只是偶尔买点尝鲜,几乎属于奢侈品。这样巨大的市场空白和其后隐含的商机很快被中国人发现了。老赵原来是国内一家工厂的厂长,是带着开拓纺织品市场的目的来到俄罗斯的。经过几年的拼杀,感觉到以前的路子是不是有问题,于是决定改变战略。当他发现种菜是一个很好的出路时,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上面闯出一番事业。十年以后他已经是伊尔库茨克州最有名气的农场主了。

在俄罗斯,茴香和韭菜论根卖,是作为调味品出现的。没有中国菜农前,包顿茴香馅饺子实在是太奢侈的举动,花费比吃熊掌还要贵(因为俄罗斯人不会收拾,卖到中餐馆里的熊掌当时只有500卢布一只,合一百多元人民币)。中国菜农根据自己的经验,综合俄罗斯农业技术人员的做法,对传统的种植方法作了改进。据在俄罗斯多年经营农场的老杜介绍,俄罗斯人种土豆是把上年留下的小土豆整个扔在坑里,而中国人则是把土豆按照根芽切开,每一个根芽放在一个坑里,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产量。蔬菜大棚里面主要种的是黄瓜和西红柿,这两样在俄罗斯销量最大。另外在中国菜农的大棚内还常常可以见到另外一些细菜,比如说豆角、青椒、韭菜、芹菜、大葱、空心菜、生菜、香菜等。

·平时工作提心吊胆

目前来到俄罗斯务工的菜农正规的是与农场方签订务工合同,持劳务签证进入俄罗斯的,而不正规的则有过去旅游入境滞留不归的。还有一些是图方便,持商务考察签证入境而从事农业的。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持商务签证者无权在俄罗斯境内工作。

除了北部地区,中国菜农几乎遍布俄罗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现在几乎每个城市的郊外都有中国人在种菜。有些中国人自己租赁俄罗斯农场主的土地,也过一把农场主的瘾。他们以几种不同的方式从中国组织农民和技术员。老武的公司收取农民的押金,比如签三年合同,那么农民要交三万押金,这笔押金用来作前期护照手续和农场的基本建设,然后每年每个农民可以得到12000元的工资和还本的一万元,三年以后工资和押金全部付清,每个农民净挣3万多元,而其余的利润则由老武的公司纳入袋中;还有的干脆就是组织亲戚朋友来种地,前期费用组织者出,大家最后按约定分红。同时存在的还有俄罗斯农场主通过代表直接雇用中国工人,每个月一百二十美元,食宿均由俄方负担。

以上的各种方式其实都有可能出现问题。由于俄罗斯办理劳务手续程序繁琐,时间拖沓,组织者往往出于尽快开工和减少费用的原因,给大家办得手续可能会是不合法的。于是很多人三年回不了家,回了家就不能再回俄罗斯,因为滞留后将被打入黑名单,五年之内不允许再去俄罗斯。平时在工作时也要提心吊胆,小心翼翼,生怕被警察看到。

·每天工作13个小时

在俄罗斯租地费用很不一样。有的几顷地每年几千美元,而有些则可以拿两个劳动力换。前者是因为配套设施和土地状态好,后者则是一片刚伐出来的林地。中国菜农在远东租赁的荒地一顷只有5000卢布一年。中国菜农在俄罗斯种的地有多少亩是无法统计的。

俄罗斯政府的态度各地区不同。2006年,俄当局大幅增加吸引外国劳力的配额,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配额增加了15%,达到1.6万人,但中国劳工的比例在逐步减少,现在约有4000人,来自苏联时期各加盟共和国和朝鲜的劳工在稳步增加。与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开始排斥中国劳工不同,相邻的犹太自治州更加依赖中国劳工的支持。这里的土地几乎完全包给中国的种地能手,今年吸引了近1500名中国劳工到这里垦荒,租给他们约3万公顷的土地。州农业局局长叶夫根尼·科奇马尔指出,州里还可能把5万多公顷荒地交给俄中企业共同开垦。

中国菜农拿到手的基础设施有很大不同。有些是直接租赁以前留下的大棚,进行修缮后投入使用。俄罗斯很多地方留下的苏联时期的玻璃大棚非常不错,由钢管搭建,里面有电,而且在地面以下还埋着水暖管道。这样的大棚造价非常昂贵,很少有中国人去承包和修缮。毕竟在俄罗斯玻璃是相当贵的。大部分是直接在大地里用木条搭建大棚,外扣塑料薄膜,里面晚上生火炉。由于经验和前期投入的问题,一般第一年的菜农如果不赔本,那就算干得非常不错的了。中国菜农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要到13个小时以上。由于和当地青年的好吃懒做形成鲜明的对比,俄罗斯农场主们对中国人的印象都非常好。因为中国人的辛苦劳作和水土不服,再加上生活环境比较艰苦,容易得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大问题。(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