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造成更多浮尘 今年沙尘暴会更猛烈吗
[ 2007-02-01 09:22 ]

暖冬造成更多浮尘 今年沙尘暴会更猛烈吗

2006年4月16日至17日,北京一夜之间的总降尘量达33万吨

暖冬造成更多浮尘 今年沙尘暴会更猛烈吗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春天即将来临,沙尘暴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6日上午,我国今年第一场沙尘暴光顾了甘肃省民勤县,它在肆虐了1个多小时后离去。几天前,一则有关北京市今年春天可能出现严重沙尘天气的消息在一些媒体上广为流传,就连远在英国的《卫报》也报道说,由于这个不同寻常的暖冬,北京今年春天很可能遭受比正常年份更严重的沙尘暴。韩国大小媒体均以“今春韩国的沙尘暴将比往年更严重”、“今年,春天的不速之客——沙尘天气有可能频繁出现”等标题加以报道。这些报道引起了很多人的担忧,今年的沙尘暴真的会更猛烈吗?

·各种预测让人担忧

韩国气象厅23日表示:“今年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有可能比往年(平均3.6天)还多。特别是4月经常刮起带有沙尘的西北风,因此沙尘暴现象有可能集中在这一期间。”气象厅有关负责人解释说:“发生沙尘暴的条件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中国黄土高原、内蒙古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带的气温高而且很干燥。引起沙尘暴的基本条件已经形成。”《朝鲜日报》的文章写道:“今年沙尘暴可能频繁染黄春天的天空!”韩国MBC电视台根据美国海洋大气局提供的卫星照片分析说,这个冬天,中国沙尘暴发源地出现大面积无雪现象,这与2002年初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沙尘暴的形态非常相似。内蒙古地区出现沙尘暴的话,快则一天,就可以到达韩国西海岸,慢则四五天,朝鲜半岛就进入沙尘暴的影响圈。

国内一些媒体也纷纷以“严重沙尘今春可能袭京城”、“少雪天气异常偏暖,要防春天沙尘肆虐”、“春天沙尘可能高发”等标题做了报道。文章说,去年入冬以来天气持续温暖、干燥,降雪少,如果再不下雪,春天很可能会面临比较多的沙尘天气。因为春季沙尘确实会受冬天气候的影响,温暖干燥会使土壤松动,易于形成浮尘。据查,位于北京市上风区的黄土高原以及蒙古高原沙漠地区这一期间的天气情况也是如此,这将为北京今年春季沙尘暴的生成提供条件。

听到今年沙尘暴更严重的消息后,一些韩国人开始抱怨起来。甚至还有一些人开始抱怨中国不够重视环保问题。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

对于暖冬导致今年沙尘暴会更多的观点,很多专家并不认同。“从目前的气象资料分析,今年春季的沙尘天气在7到10天左右,与常年相比,属于正常或略少。”1月26日,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对外界宣布说。他认为,沙尘天气的形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沙尘源;二是沙尘的运输条件及沉降条件。北京的沙尘源几乎全部来自外地。若沙源地在冬天时雪量偏少,沙尘裸露在外,被吹到北京的可能性就大,但若“运输”条件不具备,它们也不可能自动远道而来。沙尘暴的出现需要较大的风力,而从今年冬天北京的气象特点来看,虽然温度较高,降水少,但冷空气的势力也弱,由此推断出今年春天的风力也不会很大,若风力不足以将风沙从外地输送到北京,那春天北京的沙尘天气就不会很严重。“今年春季的沙尘会不会加剧,现在还不能下结论。”郭虎说。

除了天气原因,北京大量的建设工地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今年北京沙尘天气将会增多的重要原因。因为近几年北京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加之奥运临近,场馆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对此,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王亚强博士表示,建筑扬尘对空气质量有影响,但是对沙尘暴并没有决定性影响,北京的沙尘暴通常不是局部的,是从远处刮过来的。

“沙尘暴预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总工程师杨维西说。他告诉记者,沙尘暴的形成主要是由气候因素决定的,而气候本身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加了预测的难度。比如2003年3月之前北京的沙尘暴很频繁,结果不少人预测那一年的沙尘暴可能会多,可一到4月份,沙尘暴忽然停了。那一年因此也成为这几年来沙尘暴发生比较少的一年。“就连天气预报都有不准确的时候,何况这种长期的、涉及范围更大、变数更多的沙尘暴预测呢。”

·源头追踪沙尘暴

全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依序为中非、中亚、北美及澳大利亚)无一不是荒漠化重灾区。中国的沙尘暴多发区属于中亚沙尘暴区域的一部分。专家指出,影响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京沙尘天气的沙尘境外来源地主要是蒙古国。而影响中国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境外沙尘源地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境内的荒漠化地带。

记者在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工作近两年时间,感觉这里的沙尘天气远比想象的少,一年只有几次,而且强沙尘天气不多。这也是因为蒙古国沙尘暴的源头主要在南部的戈壁地区,如东戈壁、南戈壁、中戈壁和戈壁阿尔泰等省。这里的地形地貌和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在一定的气流条件下极易形成沙尘暴天气,直接影响处于下风区的中国、韩国甚至日本。据了解,近些年来,蒙古国戈壁干旱地区的沙漠化面积增加了3.4%,而超过国土面积40%的土地存在不同程度荒漠化,尤其是南部戈壁地区的土地退化和沙化情况有加重趋势。

蒙古自然环境部官员恩赫包勒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蒙古土地退化和沙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据蒙古媒体报道,近60年来,蒙古平均气温升高了约1.6摄氏度。到2003年底,蒙古全国5000多条河水溪流、近1万个泉眼中,有370多条溪流、1000多个泉眼已经干涸,气温升高使得草原和森林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恶化。二是由于干旱等原因而造成土地沙漠化。由于1990年蒙古实行私有化以来,牧民放养的牲畜数量激增,导致牧场载畜量过大,加速了草原的荒漠化;由于近几年乱砍乱伐和偷盗等现象增多,蒙古的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此外,降水量的不平衡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原因。近几年来,蒙古国降水总量虽没发生变化,但地区间的降水量不平衡不断加剧。

对于今年的沙尘暴预测,蒙古气象专家巴特加尔格勒对记者说,沙尘暴并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一个地区问题。如果预测,要依据沙尘源地周边近期的综合气候条件。从蒙古近期的气候看,今年的沙尘暴并不会有想象的那么猛烈,至少不会比去年严重。据蒙古自然环境部网站发布的消息,2006年夏季蒙古全国60%多的国土降水充足,30%多的国土降水不足,10%左右土地干旱。与近几年夏季相比,2006年夏季是降水较多,水草丰美的一年,草原和森林等植被的改善减少了土壤的裸露面积,从而减少了发生沙尘暴天气的几率。

在东亚沙尘暴的另一个源头——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记者在采访时遇到了一个困难。当地普通人根本不知道“沙尘暴”一词俄语怎么表达。记者也查了很多字典、词典,都没有找到这个词。俄语中只有叫“沙尘天气”的词。一位当地居住的华人疑惑地问记者:“干吗要做沙尘暴的采访?这儿根本没有!”他们不知道,位于哈萨克斯坦的沙漠区正是造成中国北疆地区沙尘天气的罪魁祸首。哈萨克斯坦共有大小45个沙漠,面积达33多万平方公里。沙质荒漠面积分布广泛,植被覆盖度很低,大风频繁,这些是导致风沙盐尘暴和沙尘暴频发的有利条件。加之乱砍乱伐和过度放牧等,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沙化,从而使沙尘暴不断发生。

哈萨克斯坦属于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地带,全年降水量不足300毫米。南北冷热季节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北部地区在寒冷季节处于冬季西伯利亚高气压圈的活动范围,该地区典型特点就是,全年大部分时间为严寒漫长的冬季,冰雪坚固,地面积雪持续时间又长,但是今冬一个反常的现象是不冷,往年最冷可以达到零下40—50摄氏度,而今年最冷只有零下30摄氏度,而且降雪较少,地面不多的积雪因为近期气温还不到零下10度而积存不住;南部地区整个冬季气温更为温和,地面积雪融化很快,气温常常在零度以上。沙尘暴的形成要具备的三个条件,风、沙源、地表在干旱的条件下受热产生一种不稳定的上升气流,把地面的沙子带到高空从而形成沙尘暴,从这个原理来推算,一旦刮起大风,哈境内可能会形成较多沙尘暴,影响中国西北地区。

·沙尘暴频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沙尘暴更多时候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台风一样,很多因素是人类控制不了的,很难完全消灭。”杨维西总工程师说。他告诉记者,沙尘暴发生的区域往往是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现在防沙治沙的重点主要在农牧交错带和草原带,荒漠地区和戈壁地区的治理非常困难。研究结果显示,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到2000年,沙尘暴呈现为3—5年波动、总体下降的趋势。1960―1979年间的沙尘暴发生次数和强度要高于1980―2000年的平均水平。2001年和2002年是沙尘暴的多发年,2003―2005年沙尘暴显著减少,2006年又有所增加,但仍只是低位水平上的反复。这种沙尘暴的长期变化趋势,与沙尘暴源区春季地表累积风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然也有环境治理的因素。”杨维西表示,现在人们对环境的期望值非常高,这也使得沙尘暴的受关注程度空前提高。“现在人类有条件站在地球之外看地球,哪儿发生了沙尘暴,卫星云图上看得清清楚楚。”这些信息通过媒体到处传播,给人一种错觉好像沙尘暴越来越多,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北京春季的风沙由来已久。据《北京风沙史料》中介绍,北京最早记载的沙尘天气是在公元500年,当时的记载说“幽州风暴,杀一百六十一人。”而辽金时期,北京地区有关风沙的记载开始多了起来,最严重的出现在公元1367年,元朝时的北京出现飞沙走石的沙尘暴天气长达44天。考虑到北京“首都”的地位,以及北京奥运会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中央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及其周边环境的治理一直都非常重视。截至去年,北京已实施了12个阶段的防治大气污染措施。2006年,北京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41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6%,与1998年北京市向大气污染宣战时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141天,而今年,北京的蓝天目标天数要求达到67%,即245天。

蒙古科学院院士海桑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全球工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极度开发引发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沙尘暴现象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国际环境问题,有关国家只有加强合作,共同面对这一难题。近几年,东北亚地区的合作已经启动。2002年12月,中、日、韩、蒙4国与一些国际组织成立了联合治理沙尘暴的工作小组。2003年,中、日、韩、朝、蒙5国举行了沙尘 暴高级会议。2004年,中、韩、日三国环境部长在日本举行会晤,商讨联合治理沙尘暴,研究沙尘暴的成因、确定沙尘暴的起源和去向以及沙尘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预防等问题。会上蒙古加入了亚洲防沙尘暴网络。韩国媒体称,沙尘暴给韩国造成每年7万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20韩元)的损失。今年有关预防沙尘暴的措施正在准备之中。韩国每年有大批志愿者前往沙尘暴发源地开展植树活动。2006年,韩国在中国增设了5个沙尘暴观测所,以加强对沙尘暴发源及移动路径的观测。(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