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日韩合作进展报告
[ 2007-04-10 13:43 ]

解决经济纠纷

通过三方委员会、经贸部长会和其他相关会议等双边或三边机制,三国就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三国经贸关系中的广泛问题坦诚交换意见,努力减少磨擦。 自由贸易协定 三国智库组成的研究小组已就三国自由贸易协定展开联合研究。研究小组向2003年三国领导人会议提交了《加强三方合作的报告和政策建议》,主要对可能建立的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认为协定将给三国带来实质性的宏观经济收益。 今年,联合研究小组开展了“三国自贸区对跨部门产业影响的研究”,重点是农业、电子机械制造和汽车产业。研究结果将以中期报告的形式向今年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交。今年6月在青岛举行的三方委员会会议对三国联合研究表示赞赏,表示将继续予以关注。 双边方面,2003年10月举行的日本和韩国领导人会议决定开始自贸谈判,并于2005年结束实质性谈判。基于此共识,双方已进行6轮谈判并取得稳步进展,有望达成涵盖货物和服务贸易、投资合作等内容的一揽子协议。

航空合作

航空合作通过双边渠道得到加强。2004年5月,日、韩在东京举行双边航空磋商,就提高两国航空运输能力等达成共识。2003年7月中日举行双边航空磋商,由此拓展了两国航空服务,三个中国航空公司开通了到日本的新航线。2004年3月,中韩举行双边航空磋商,双方建立了新的航线,航空服务能力与频率也大幅提高。

直接投资

根据《联合宣言》,三国就可能的投资安排模式开展了联合研究。今年6月,三方委员会会议对联合研究小组工作予以鼓励。基于促进三国投资合作将增加三国经济活力、促进三国经济合作、有利于三国共赢的共识,联合研究小组举行了4次会议,拟定了研究报告,并同意向领导人报告。

联合研究小组报告主要包括以下观点:第一,促进三国直接投资有利于三国实现共赢,也有利于实现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第二,三国需进一步努力,根据实际需要促进直接投资,特别是解决投资者提出的投资障碍等具体问题;第三,为改善商业环境、促进投资,三国政府需建立磋商机制,跟踪各项改善商业环境措施的落实,并研究更多的措施;第四,探讨建立三国投资法律框架。

信息通信产业合作

在信息通信领域,根据2003年9月第二次中日韩信息通信部长会议通过的《信息通信领域合作安排》,2004年3月和4月分别举行了6个具体领域工作组或论坛的首次会议(6个具体领域为: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电信服务政策、数字电视与广播、开放源代码软件)。 在此基础上,2004年7月在日本札幌举行了第三次信息通信部长会议,对《合作安排》作了修改,包括建立国际合作工作组以确保《合作安排》得到有效和系统的落实,以及建立关于“无处不在的网络”的特别研究小组。会上,三国同意,信息通信需求不断增长,要求三国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决定将合作机制定名为“东亚(中日韩)信息通信峰会”。根据修改后的《合作安排》,三国于2004年11月举行了下一代互联网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环境保护

三国环保合作在许多领域取得长足进展。2003年12月,第五次三国环境部长会议在中国举行。会议注意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重要意义,同意进一步拓展正在进行的合作项目。关于气候变化,会议注意到,三国政府根据三国共同而又有差别的责任,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会议对此表示赞赏。三国同意与尚未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共同努力,促使他们早日批准该议定书。此外,在地区问题上,三方认为有必要加强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络(EANET)、保护地区海洋和海岸环境的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 (NOWPAP)、沙尘暴监测和早期预警网络机制,以及东亚综合性次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计划(NEASPEC)。

2004年1 月,由三国气象部门组成的沙尘暴联合研究小组在韩国济州岛举行了第三次“风沙对气候影响实验”研讨会,研究了沙尘暴的具体状况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在“东亚海洋环境管理伙伴关系 (PEMSEA)” 框架下,三方已开始东亚海洋可持续发展合作。2003年12月,包括中日韩三国在内的东亚12个沿海国家环境部长通过了《东亚海洋可持续发展战略》(SDS-SEA),以促进环境管理伙伴关系。

为增进东亚国家对亚洲季风的了解,提高季节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从1998年起开始举行“东亚季风季节性预报联合会议”。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三国气象部门官员以及来自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专家共举行了三次会议。


 12345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