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塑造中国国家形象
[ 2007-04-16 09:57 ]

互联网建设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

2006年年末,在云南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与会的数百名专家、业界人士以及相关部门领导都在分论坛上对这一观点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讨论并达成共识,充分提高了互联网建设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性的认知。

而且在“十一五”期间,我国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建设,遵循“统一布局,重点突破;内外并重,协调发展;贴近需求,突出特色”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强化如下几个方面:

新闻宣传实力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互联网新闻宣传实力,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规模相对较小,综合服务能力较弱,专业队伍素质急需提高,对外新闻宣传网站的合理布局尚未形成,服务于外宣的资源尚需进一步整合,互联网对外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相对较小。互联网新闻宣传整体实力难以满足我国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亟待大幅提高。

加大对外宣的资源倾斜,强化外宣内容的文化内涵,提高外宣形式的本土化程度,改变外宣相对较弱的局面;持续保障内宣的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强内宣的舆论引导和综合服务,用先进文化占互联网新闻宣传实效尚需全面强化。

互联网具有互动性操作和个性化传播的特点,由于从受众需求及接受方式出发的意识不够强,互联网新闻宣传的传播形式、策略和技巧还不够丰富多样,我国互联网新闻宣传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感染力不足、受众面不够宽、认知度不够高的问题。还需进一步贴近我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受众对我国信息的需要,贴近受众的思维习惯,增强亲和力、吸引力、说服力,全面强化互联网新闻宣传的实效。占领网络阵地,使我国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互联网新闻宣传的信息资源总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严重不足,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信息内容还亟待以多种网络媒体形式开发利用,特别是有思想深度、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原创内容更为缺乏,不能充分满足国内外受众的广泛需求。尚需在进一步加强新闻报道和意识形态宣传的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传播更加丰富的先进文化内容。

2007年1月14日,在人民网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重点新闻网站作为重要宣传舆论阵地,既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切实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做好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要研究把握规律,积极适应和充分体现网络传播即时、自主、互动的特点,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网民,善于运用百姓视角,反映百姓情怀,维护百姓利益。要开阔发展思路,整合各种资源,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综合竞争实力。要坚持不懈地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更令人振奋的是,2007年1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使互联网站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要加强重点网站建设,搞好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要认真研究互联网对青年带来的影响,积极防范负面影响。

显然,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及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我们做具体工作的更应发挥自己的才智,为在国际上塑造一个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把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工作完成好。

(编辑:王晶 来源:新浪网)


 123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