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一直谋求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和其他尖端技术领域世界强国地位的中国如今又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利润丰厚、专门提供石油开采设备和技术的油田服务业。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由于技术欠佳、经验缺乏而长期困囿于国内市场的中国油田服务企业眼下已经在从俄罗斯到美国得克萨斯的世界广大地区找到了立足点。其中两家最大的公司的老总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两倍。中国几家大型石油公司旗下的油田服务子公司上周在休斯顿的近海技术会议(Offshore
Technology Conference)上高调亮相,声称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巨大的工业产能能够满足世界石油产业维持油田生产的人力和物力需求。
但是中国企业在提供高精尖和高利润产品及服务方面所存在的障碍却是令人望而却步。已经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尚难满足他们相对较高的要求。这种差距凸显出中国利用其巨大的产能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与久负盛名的西方公司展开竞争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油田服务业产品及服务业务繁复多样,从钻井平台到金属管线到程控软件到对勘探新储量至关重要的工程技术等无所不包。自从油价进入连续三年的大幅上涨以来,这一行业出现了蓬勃的发展。油田服务公司Baker
Hughes
Inc.一月一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运营中的石油天然气钻井平台数量自2003年以来一直在稳步上升,到今年2月份达到3,352个,创下21年来的最高纪录。
中国进军油田服务业并非偶然。眼下中国正在越来越多地跻身国际石油舞台,从委内瑞拉到埃塞俄比亚,它到处都在建立石油开采合资企业以满足其急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在像伊朗、苏丹、缅甸等这样的国家,西方公司提供油田服务面临重重压力,有时还会遭遇法律上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靠的油田设备和劳务供应助益作用尤为突出。
一批中国企业已经在油田服务领域创闯出了名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旗下的东方地球物理勘探责任有限公司(BGP Inc.)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提供的地震技术可以用于石油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属下的另一家子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Baoji Oilfield Machinery
Co.)是中国建厂时间最长、同时也是产量最大的钻井平台制造商,年产量超过50台。这家有68年历史的公司长期向海外出口平台,但只到2006年才打入美国市场。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HongHua
Co.)是中国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企业,年产量也是50台。该公司于1998年制造出第一个钻塔,2005年即开始向美国出口。这两家公司均表示,其未来业务增长将来自于海外。
中国企业最活跃的地区是非洲、中东和亚洲。2005年,第一台由中国制造的钻塔运抵美国,一时间激起了美国政客的强烈不满。他们将中国人在美国土地上进行石油钻探比作是一种外包。然而,日益加剧的设备短缺现实最终盖过了政治上的反对呼声,由此,美国企业订购中国造钻塔的订单接二连三地发到了中国。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麾下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Offshore Oil Engineering
Corp.)总经理姜锡肇表示,公司希望其海外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到2012年时能由2006年的10%增至30%到40%。该公司去年实现利润人民币7.47亿元(约合9,690万美元),增长28%;年总收入计人民币49.7亿元,增长了17%。
中海石油的另一家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 (China Oilfield Services
Ltd.)去年的海外收入达到人民币63.6亿元,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几乎增加了一倍,由2005年的9%上升到了17%。该公司称要努力使这一比例在2008年进一步升至30%。
但是热情归热情,中国的油田服务企业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油田服务业眼下为人所道的还只是它低廉的价格和较快的施工进度,而并非它的技术优势。
总部设在百慕大的钻塔经营商Nabors Industries Ltd.的首席执行长基恩·爱森博格(Gene
Isenberg)说,对那些外来的钻塔,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钻塔,他们都要花费相当的时间、资金和精力来进行调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钻塔达到他们的工作标准。他还表示公司今后要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
姜锡肇指出,在中国的劳动力人口中工程师的数量正逐渐增加,但是中国公司所急需的那些能使其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冷僻领域的专家却相对很少。他在休斯顿的会议上说到,中国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一些基本要求一时还无法满足。(来源:华尔街日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