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奥运世博东风 瑞士对华展开“魅力攻势”
[ 2007-06-01 13:38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旨在向世界宣传瑞士、推广瑞士的瑞士形象办公室最近将目光瞄准了万里之遥的中国:借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的大好时机,瑞士形象办公室推出一项面向中国的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五年(2007-2011)国家宣传战略,力图将一个全新、全面的瑞士介绍给广大中国公众。

·“瞄准”中国

5月24日,瑞士形象办公室在首都伯尔尼著名的保罗·克莱中心举行“瑞士在中国战略性的国家宣传”新闻发布会,到场媒体除了瑞士当地媒体和美联社、法新社等外国媒体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应瑞士形象办公室之邀前来瑞士访问的中国媒体访问团,中国十几家新闻媒体的记者亲身体会到了瑞士面向中国的宣传攻势。

在会上,瑞士形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约翰内斯·玛提亚西宣布推出面向中国的5年国家宣传计划。他随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国家都会想办法吸引外界对自己的关注,瑞士当然也不例外,但对外宣传也要有选择性地进行,中国在当今世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带来的无限商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吸引着所有人。

他说,以往瑞士在中国有着良好的声誉,人们对瑞士的产品、风光、价值观都予以良好评价。然而,瑞士拥有的不仅仅是这些,它的科研能力、教育体系等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我们推出此项计划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更加全面的瑞士介绍给中国,将其卓越却鲜为人知的一面展示给中国,加强和扩大中国对瑞士的良好认识,提高瑞士在中国市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瑞士形象办公室将借奥运和世博会之机“大展身手”。

·北京“瑞士屋”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由瑞士形象办公室统筹建立的“2008年北京—瑞士屋”将作为瑞士式的别致空间,向中国和世界展示其魅力。

负责2008年奥运会事务的瑞士形象办公室国际重大事务主席马·萨尔赫利对记者介绍说,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的“瑞士屋”占地3000平方米,是瑞士在奥运会期间设立的最大规模的“瑞士之家”。与以往在其他国家类似设计不同的是,2008年的“瑞士屋”除了作为瑞士奥运团队聚会地点之外,也向广大公众开放。届时公众可以前往品尝瑞士美食,并与喜欢的瑞士运动员见面、交谈。“瑞士屋”同时还是一个市场开发平台,为瑞士企业打开越来越重要的中国之门。“瑞士屋”的底层设为展厅,12家瑞士钟表、食品等知名公司在此展示介绍自己。

此外,2008年“瑞士屋”的宣传主题将是瑞士中部历史和旅游名城卢塞恩。届时,卢塞恩将在该区域内打造一个“卢塞恩湖区”,以展示卢塞恩作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充满活力的经济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瑞士馆”

在新闻发布会上,上海世博会的瑞士官方代言人乌利·希克还公布了2010年世博会瑞士馆的中选设计方案,瑞士从而成为第一个公开展示上海世博会展馆设计方案的国家。从104个参选方案中脱颖而出的瑞士馆设计方案以其现代的外观、结构及其突出环保意识的用材、高科技的运用,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完美结合。瑞士馆顶部整体设计为瑞士典型风光,绿色欧蓍草配以蒲公英,人们可以乘坐专门设计的缆车到达屋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获选设计也正符合了瑞士希望在世博会上的形象:现代、创新和环保。

乌利·希克指出:“这一作品之所以能最终胜出,是因为它极大地体现了现代瑞士的特质: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高品质的生活,同时,展示了瑞士面向未来的富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的思考方式。瑞士是第一个宣布世博会国家展馆设计方案的国家,我希望瑞士馆是世博会期间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其他在上海的参观者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展馆。”

·“瑞士形象委员会”

“瑞士形象委员会”成立于2001年初,是瑞士外交部下属行政机构,但又相对独立,组成行政委员会的15名委员分别由外交部、经济部、银行家协会、文化基金会、旅游局等代表组成,主要通过发起和协调各项宣传活动,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瑞士,是瑞士政府指定的负责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事务的机构。

瑞士形象办公室推出如此大规模的面向一个国家的公关宣传行动尚属首次,因此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中国经济的持续良好发展对瑞士充满了吸引力。双方经济方面的合作又带动了文化、科技等多方位的合作。瑞士日益重视与中国的合作,瑞士企业更是言必称中国,雀巢、欧米茄、诺华等在华的宣传投资不断增加,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与清华大学加强合作,瑞士、中国媒体代表团互访,越来越多的瑞士人前往中国旅行和学习汉语,都表明了双方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入。

瑞士形象办公室与众多瑞士知名企业和官方机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例如雀巢、瑞士文化基金会、瑞士旅游局、瑞士贸易促进中心商贸网和瑞士投资促进局等。瑞士形象委员会希望通过与企业和各部门共同的协作,营造出多面多彩的瑞士形象,加深瑞士在中国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同时进一步提高瑞士在中国市场的地位。(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