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经济: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 2007-06-18 09:00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知识创造成就,全球化创造机会。现在华人已经不再靠‘三把刀’(剃刀、剪刀和菜刀)打天下,已经开始转向电子高科技、金融等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如果说第一代华人是打工者,那么,第二代已经变成了白领或者金领了。”

日前,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王辉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意义上支撑海外华人经济的“三把刀”主要是第一代华人从事的职业,目前第二代华人更多从事高科技、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医生等专业职业。华人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并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

在王辉耀看来,海外华人经济是伴随中国人移居海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东南亚是华人移居最早和比较集中的地区。早在13世纪以前,中国商人已开始到东南亚地区从事经商贸易活动。19世纪后,大批华人背井离乡、远赴海外,足迹开始遍及南洋群岛和美洲各地。这些华人所经营的行业也从传统的零售杂货业、餐馆业等,扩展到保险、房地产、工业制造、批发贸易、银行和旅游等行业,逐步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形成了独特的海外华人经济,也由此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十几年前我到美国,无论走到哪个角落,美国人见到我首先会问‘你是日本人吗?你是韩国人吗?’从来不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的。甚至‘中国制造’就代表着低质产品。”十几年前在美国的经历依然让王辉耀记忆犹新,“现在可不一样了,在美国商场,‘中国制造’不仅价廉,而且物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海外华人和中国的联系,尤其是和贸易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海外华人在把中国产品卖出去的同时,也让更多高质量的‘中国制造’走向了海外。”

时过境迁,近年来,随着华人人口的增多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海外华人经济的范围、领域、专业化水准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制造”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华人从事的行业越来越多,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除餐饮、皮革和服装三大产业外,还包括百货业、进出口贸易、高科技创业、金融、房地产、律师、会计师、工程师、研究员、医生、旅游、设计、运输等。现在,华人中从事专业的人士越来越多,受教育的普及程度以及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美国第二代华人受教育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种族。

王辉耀分析认为,华人已经开始融入国外的主流经济社会。“以前华人主要是在唐人街,现在不只在唐人街,而是在硅谷,在华尔街,在主流社会和跨国公司,可以说世界经济的中心处处都有华人的身影。”

王辉耀还认为,海外华人应该从原来的餐馆、洗衣店、小作坊经济等,向有连锁规模的方向发展,比如美国最大的华人连锁餐馆——熊猫快餐就是很好的榜样。

“海外华商应该很好地和中国企业界结合,组建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营销网络,这样会发展得更快。总之,海外华人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无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海外华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谁转得快,转得好,谁就能占得先机。明白了‘必须转’,这只是第一步,关键要弄清楚‘怎么转’。相信海外版的这组报道,能够对大家有所启迪。”(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