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过《毛选》的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
[ 2007-06-21 13:4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对了解当今国际问题的中国民众来说,伊拉克总统塔拉巴尼肯定不是个陌生的政治人物。这不仅因为伊拉克作为新闻热点而经常见诸报章,还由于这位伊拉克总统与中国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感情。在塔拉巴尼总统应邀访华前夕,记者在中国驻伊使馆的协调安排下,前往总统府对塔拉巴尼进行了专访。

塔拉巴尼的官邸位于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东岸。从位于河西岸的中国驻伊使馆出发,穿过戒备森严的“绿区”,驶过底格里斯河上一座大桥,不多久来到了一个由多名士兵把守的检查站,同车的人说:“快到了,前面不远就是总统府。”由于道路两边设有混凝土路障,汽车只能放慢速度,以“之”字形路线驶近检查站。过了检查站,又驶过一段设有障碍的路段,路边有荷枪实弹的守卫。抵达总统府时,多名伊拉克官员已经站在台阶前热情迎接。由于采访安排在中国驻伊大使与总统会见之后,记者一行被带到旁边的一间小休息室等待。

不大一会儿,一名工作人员进来说,采访地点在塔拉巴尼的办公室,你们可以先去等,总统很快就到。塔拉巴尼的办公室在会客大厅附近,布置得简单大方,一张办公桌,几个会客用沙发,墙上挂着塔拉巴尼的照片和伊拉克地图,最显眼的是办公桌后一大排摆满了书的书架。

不到十分钟,塔拉巴尼在几名助手的陪同下到来,亲切地与记者握手,表示欢迎。一身银灰色西服的塔拉巴尼面带微笑,没有想象中的严肃,给记者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者。

中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曾对记者说,塔拉巴尼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对中方人员显得格外亲切,有时他还会向使馆赠送蜂蜜、酸奶和甜点等当地特产,虽然礼物并不贵重,却表达了他对中国真挚而朴素的情感。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点。在谈及中国或伊中合作方面的问题时,塔拉巴尼总是滔滔不绝。

塔拉巴尼此前曾两次访问中国。1955年,他出席在华沙举行的“世界大学生和青年节”期间,接受中方邀请访华,曾受宋庆龄的接见。2003年8月,应中国对外友协邀请,他作为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主席再次访华。

塔拉巴尼对中国一直非常友好。他曾经说过:“中国是我们的老师。”他非常喜欢吃中国菜。在访问中国后,他曾一口气在当地报纸上亲自撰写了4篇介绍中国的文章。

对于中国老一代革命家,塔拉巴尼非常敬仰,他曾将《毛泽东选集》翻译成库尔德文,并在巴格达开办书店出售中国书籍。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他还能说上几句简单的汉语,如“毛泽东万岁”,“您好”,“再见”等。

伊拉克战争后,他积极推动中伊友好关系的平稳恢复和发展,并将多个库尔德地区重建合作项目交由中国公司承揽。

对于中国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塔拉巴尼印象深刻。他曾讲述了自己家中关于中国的一段趣事。塔拉巴尼上次访华期间到过上海,回国后对儿子说,上海跟美国纽约一样繁华,儿子不信。后来他儿子有机会去了上海,回来后对父亲说,上海比纽约还要好。

近半个小时的采访中,塔拉巴尼对于中伊关系、中伊合作前景、伊拉克的未来等问题侃侃而谈,风趣而机智的回答不时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露出笑容。对于中伊关系的未来,塔拉巴尼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期待。半小时虽短,但能让人感受到总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以及他的中国情结。(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