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香港维多利亚湾的夜景
沙田马场的赛马
20多年前,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弹指一挥间,回归十年的香港,“马照跑,跑得更欢;股照炒,炒得更大”。
“马照跑”:香港人最爱的消遣
“‘马照跑’是一句很形象的话,代表了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这十年来从未变过。”说起香港回归之后的赛马,香港赛马会公司发展事务执行总监麦建华仍然非常感慨,“现在看来,回归时所提到的生活方式不变的承诺已经兑现了。”
每逢周末、周三,香港沙田和跑马地的两个赛马场,人流如织,喊声四起,每个赛马日去马场、随着自己投注的马匹“尖叫一分钟”仍然是香港人最爱的消遣。香港本港台、翡翠台的赛马节目,是最受香港人欢迎的节目之一;在茶餐厅,“马迷”们一边吃早茶,一边手捧报纸细心研究“马经”,已成为香港独特而不变的风景之一。
目前,香港每个赛马日大约有120万人观看下注,每年举行的国际赛马大赛,电视观众达到10亿人次。
“赛马会是香港单一机构上税最高的,马会每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大约占全港的1.3%。”麦建华说。
每年两场的国际一级赛马比赛,使香港成为除美国以外、唯一拥有两个国际一级赛马赛事的地区。香港赛马业的水平得到了国际赛马界的承认。
回归十年,作为世界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香港赛马会捐款已逾100亿港元,作为香港十大雇主之一,赛马会聘用的全职及兼职雇员人数超过2.4万人。
“股照炒”:无处不在的投资机会
香港证卷交易所的交易大厅
在香港中环著名的交易广场一座,从高大的玻璃门进去,就会在墙上看见几个大字——“香港交易所”。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标——香港交易所交易大堂,就坐落在这里。
虽然历经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等冲击,但香港股市仍同香港经济一道由低迷走向繁荣。10年间,恒生指数从1997年7月的15196点,上升至2007年6月的21017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更从1997年6月的1015点,上升到2007年6月的11443点,香港股市总市值从1997年的4万多亿港元,增长到2007年6月的15万多亿港元。
在香港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的张老伯是有着几十年“股龄”的老股民,别看他已经两鬓斑白,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衍生权证(俗称“窝轮”)却情有独钟,“我收入不算高,太贵的股票买不起,但我可以买这些高价股的替身——‘窝轮’”,张老伯说,炒“窝轮”,“炒的就是心跳”。
如今的香港,“投资机会无处不在”,琳琅满目的投资产品,令人目不暇接。数百万香港股民,可以在1189种股票中选择下单,也可以在2725种认股权证中体验“过山车”般的投资快感,65种牛熊证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中寻找新的平衡。此外,上百种债券、基金;各种与股票、存款挂钩的票据;花样翻新的外汇产品也给香港市民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投资天地。
去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在香港发行上市,轰动香港全城,逾百万港人认购新股,冻结资金打破当时香港股票市场的历史纪录。工商银行全球最大的IPO使香港的新股集资额首次超越纽约,位居全球第二位,而内地上市公司的市值已占港股总市值的半壁江山,成交金额占市场总成交金额的60%以上。
“舞照跳”:越来越宽容的香港
每逢周日,于1901年建于香港皇后大道东的“锡克庙”,朝拜者云集,这是香港约八千名锡克教徒心中的圣地。来自印度的辛格在香港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每周至少做礼拜一次。他对记者说,“香港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它越来越宽容了,我在这里过得很愉快。”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目前,香港有690万人口,其中,印度人、菲律宾人、英国人等外籍人口约7.1万。10年来,在自由的生活环境、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这些外籍人士与香港人一道,和谐地生活在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香港的生活是多元的,香港的资讯依然是自由发达的。香港50多家报纸、700多家刊物自由地传播着各类讯息,仅香港无线电视的翡翠和明珠台,每年就播放近1.5万个小时的节目。
回归10年,香港人喜爱的传统生活方式依然完好地得以保留,而时代的发展、香港经济的繁荣、与内地日益紧密的联系,也给港人的生活方式带来积极的变化。
30岁出头的陈小姐在中环一家投资银行上班,现在,每周三晚上下班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与朋友逛街或喝咖啡,而是到金钟的一家普通话学习班上课。“公司现在的单已接到明年,因主要业务都在内地,老板希望负责融资的我把普通话学好。”
回归前,港人度假大多去国外,现在,旅游多选内地的名山大川;过去,进修语言首选英语,现在,港人热学普通话。
1995年,《时代》周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预测:香港回归会导致其毁灭。2007年6月7日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