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香港证券交易所
路演2006年,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年。香港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在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中国企业IPO的身影。而香港证券交易所,这个财富和机遇的代名词,在内地企业眼中更成为向国际舞台飞跃的完美舞台。
伴随着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也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大唐国际副总经理杨洪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任何疑义地说,大唐从香港资本市场获得了支持后续发展的第一桶金,赴港上市也使大唐国际完成了从只担负社会责任的传统国企到秉持股东价值至上理念的公众公司的蜕变。”
在杨洪明看来,香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运作、规范顺畅的信息发布机制、高效出色的金融服务,都能够使内地企业最大限度地接触国际优秀投资者,“这也给内地企业的发展累积了无形资产”。
作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电力企业,大唐国际只是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大军中的一员。据了解,从1993年7月15日首家内地企业青岛啤酒在港上市至2007年2月底,共有143家内地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累计筹资951亿美元。除在新加坡单独上市的2家企业外,其余141家境外上市公司均在香港上市。香港成为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市场。
专家们评价说,与欧美资本市场相比,赴港上市的魅力不但在于内地与香港在文化沟通方面的零障碍,而且适度规范的市场监管也给内地企业与国际接轨提供了缓冲的空间。
据了解,目前,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及境外中资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合计在6万亿港元左右,接近港股总市值的一半。而香港证券市场的市盈率大概在10-15倍左右。
国美集团品牌管理中心总监何阳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前不久他们通过发行新股和可转换债券募集到65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改善和供应商的财务关系,提升物流系统、管理系统,“没有香港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一下投入巨资来做这么多、这么大的事情,对一个高成长的民企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而对大型国企来说,他们所要解决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袁璐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一个90年代初即赴港上市的国企来说,冲击和收获都非常大。
袁璐说:“首先,上市使企业逐渐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其次,上市后企业由自发式的发展,转变为日益注重经营战略的制定。第三,上市使企业逐步了解了国际资本运作规律,并开始按照国际资本运作规则运行。”
青岛啤酒年产量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30万吨,发展到目前的500多万吨。目前公司的总资产和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公司的总股本也由最初的9亿股增至13多亿股。
据了解,通过到香港上市,内地企业接受严格规范的外部审计,透明度和规范运作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为内地证券业和证券市场引进了许多市场化的做法和经验,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