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香港金钟中信大厦的外墙展示的“庆祝回归十周年”字句。香港的夜晚,既有灯火璀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风情,也有白云、山岗和温暖的海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为这里带来独有的魅力。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10年前,“一国两制”在中国香港发轫,世界由此诞生了一个奇迹;10年间,香港走出了一条令世人叹服的路,以其自身的繁荣与活力证明并诠释着这个奇迹;10年后,曾经创造出众多奇迹的香港又将向世界展示什么?
1997年7月1日,首都各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大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召开。图为参加大会的群众挥动旗帜欢呼庆贺。
36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了“一国两制”从伟大构想到伟大实践的演化过程,也见证了“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的“变”与“不变”。10年斗转星移,香港社会制度依然,生活方式不变;而在祖国内地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新变局下,香港又已从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纽带,自然而且迅速地发展成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门户与平台。因“一国两制”而独具特色的香港眼下正在思考和探求自己新的定位,她已然在新的历史起跑线上奋然跃起,这座不平凡的城市注定了要在21世纪再写下新的奇迹。
“一国两制”:香港的核心竞争优势
香港是最先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化为现实的地方。但在香港回归之初,对“一国两制”这一开创性构想,怀疑者有之,迷惘者有之,担心者有之,世界知名的美国《财富》杂志甚至早早断言:“香港将死”。
香港的夜晚,既有灯火璀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风情,也有白云、山岗和温暖的海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为这里带来独有的魅力。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迁至香港,一批又一批的内地企业将香港作为自己走向世界的平台。《财富》杂志的姊妹刊物《时代》周刊在最近一期的封面文章中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何为“现在的香港”?答案显而易见:已经回归祖国10年,正在进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香港。
香港特区政府驻广东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刚回归时,有些人对香港前景不乐观,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则停留在‘河水不犯井水’上。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香港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国两制’真正的意义是在
‘一国’的共同利益下如何发挥‘两制’不同的优势,为国家服务。”
香港的夜晚,既有灯火璀璨、繁华喧闹的大都市风情,也有白云、山岗和温暖的海风。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为这里带来独有的魅力。
香港因为实行“一国两制”而具备了独特而且难以替代的优势,正是这一优势让香港的核心产业近年来出现了令全球瞩目的劲升。
金融业是香港最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香港金融业基本构成的股市近年来呈现出跳跃式上升势头。2003年港股市值为5.5万亿港元,到了今年6月,已经达到16万亿港元的水平,全球排名第六。香港股市的集资功能近年来在内地大型企业赴港上市的催动下更是急剧扩张,2006年港股集资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5245亿港元,其中首次上市融资额更高达428.5亿美元,双双高居世界第二。令人注目的是,在香港股市的总体构成中,内地企业占了港股上市公司数目的31%,在港股总市值中内地企业的市值已占到50%,集资额内地企业更占了73%。
对此,中银香港高级经济研究员黄少明说,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吸引内地到海外上市企业集中在香港的最重要原因。香港股市与国际市场的完全对接,使前来上市的内地企业达到了“走出去”的目标;同时香港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制度,以及A股和H股的关联性互动,又极为有利于内地资本市场的发育和企业的转制。“香港股市的价格形成是绝对的市场运作,企业在完全市场条件下集资运作的同时,又能反过来促进内地的市场机制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将香港作为海外上市集资地,当然是内地企业最有利和优先的市场选择。”黄少明说。
不仅仅内地企业看重香港,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也同样对香港情有独钟。统计显示,仅在2006年,来港设机构的海外公司数量就达到了创纪录的1200家。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家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香港的跨国公司的数量在整个亚太地区高居榜首。不可否认,很多将地区总部设在香港的跨国公司都将目光投向高速发展的内地,但在内地市场高度开放的今天,以及亚太地区其他城市拼命提升竞争力和吸引力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仍将香港作为设立地区总部的首选,香港因实行“一国两制”而衍生出的便利及优势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苏伟文认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受国际投资者的认同,有赖于实行“一国两制”后香港所保持的优势:完善的监管制度、自由的经济体系、国际的认可、税务的优惠、金融人才,更重要的还在于香港背靠祖国,这是其他城市所不及的。香港回归10年,“一国两制”的内涵与外延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与扩大,数不胜数的事实证明,“一国两制”不仅是当今香港的实质特征,而且还是香港诸多优势中的核心优势。
搭上时代快车的香港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受到了来自两个方向的强力冲击: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向;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在两大力量的作用下发生嬗变,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随之产生。这一过程刚好发生在香港回归祖国后的10年间,此时此刻的香港再次占据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个“细小经济体”以其特有的灵动与活力,高高站上全球化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潮头,成为了世界经济新变局中的弄潮儿。
对于香港的表现,世界权威评级机构这样评价:
——今年5月,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发布2007年“国际竞争力排行榜”,香港排名世界第三。
——3月,英国政府组织“伦敦金融城”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调查,香港在亚洲区名列第一,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报告说,香港由于拥有稳健监管系统和优秀金融服务人才,成为最有可能跻身全球金融中心的亚洲城市。
——6月,日本经济委员会会同多个研究机构发表“香港回归十年竞争力报告”,香港整体竞争力在50个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并认为“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和应变能力是很多经济体难以达到的”。
——在美国传统基金会日前公布的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香港连续第1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
汇丰银行前主席艾尔敦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评价回归后的香港:“回归时很多外国人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商业中心的时日无多,他们都估计错了。香港仍在继续扮演国际金融、物流和贸易中心的角色,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际’两个字。香港过去的成功之道,就是‘为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今后,香港一定要维持国际化,面对众多的内地公司,香港要继续成为其首选的集资地;面对跨国公司,香港要继续成为其设立地区总部的不二之选。”
与此同时,回归祖国后的香港依托内地,在成功抗击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疫情的冲击后,抓住祖国内地快速增长的机遇,快速复苏,全方位发展与内地的紧密联系。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同年内地部分城市居民赴港“个人游”开始;2004年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启动……
对于回归以来的10年,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感触良多:“在过去10年,香港人深深感受到中央政府和13亿同胞对香港的关怀。这种感受,你走在街上体会不到,但在香港住时间长了,就会明白,就会加深对内地的感情。回归10年来,香港最大的得益是打通了通往内地市场尤其是泛珠三角9省区的经脉,使香港快速融入内地这一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这是香港重要的生存之道。”
港商陈添成的感触是切身和切实的:接单在欧美,生产在内地,销售在海外,近30年下来,他设在东莞百余人的天河针织厂已经发展成在广东、香港和美国拥有6家企业和数千员工的天河集团。“香港一只脚在内地,另一只脚在海外,可说得上是得天独厚。”陈添成笑得灿烂。
“现在情况又有不同,内地市场起来了,北上内地赚钱的机会比以前更多。”他要把在美国刚读完研究生的儿子叫回来,到环渤海经济圈去办个新厂。“不是去建针织厂,他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想让我投资一个高附加值的产业。”陈添成有些兴奋,但对放弃老本行又不无惆怅。
陈添成不过是成千上万在内地投资港商的一个缩影,从他和他的公司的成长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香港回归10年来的发展路向。
新的定位指向新的辉煌
10年前的一个春日,再过3个半月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为香港特区候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在香港西贡区的焦坑挥铲种下了一棵小树苗,港人称之为“回归树”。10年披风沐雨,回归树如今已枝干挺拔,“一国两制”条件下的香港特区也变得成熟和练达。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疫情等一连串考验后,2006年香港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27466美元,今年6月22日,香港恒生指数一举突破22000点,再创历史新高,股市市值达到16万亿港元。3年来,香港经济平均增长7%以上,通货膨胀维持2%以下的低水平,目前香港的失业率已降至4.3%,为5年多来最低。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不无自豪地说:“香港经济已经达到20年来的最佳状态。”
香港走过了10年,留下连串闪光的足迹,无论是前无古人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还是令人注目的经济成长,乃至正在构建中的和谐社会……所有这些都足以让人称羡,但惯于居安思危的港人却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们正从10年来的经历中思考着下一个10年,以至更长远的发展路向。数码港建成运作,创意产业委员会随之成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实施……香港开始在新的历史坐标中寻求新的定位。伴随着一系列转型与升级的探索,经历了若干失败与成功的尝试,一个思路逐渐明晰,一种共识慢慢形成,未来的轮廓开始显现。
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这样概括香港社会得出的结论:“香港在国家发展中找到定位,从国家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将香港定位为内地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介人’与‘旋转门’,这将使香港的经济转型具有明确的目标。这对香港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这既是香港最大的优势,也是香港全新的自我定位,所展现出的则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大格局。新的定位促动着新的发展,现在香港不仅约90%的转口货物来自内地或以内地为目的地,更引人注目的是包括银行、融资、保险、会计,以及销售推广等在内的服务业,也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与内地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说,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现在已经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外部环境已经并还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和社会关系也将因此出现新的因素。现在,香港社会各界已逐渐形成共识,只有寻找在国家发展中的定位,香港才可以在全球化竞争中找到合适的角色。
2006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服务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并鼓励加强内地与香港在各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港人无不为此感到欢欣鼓舞。
“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这是被确定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古语云,歌由心生,歌词道出了众多港人的心声。用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话说,回归10年,是“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现在“找对了路径”的香港又站上了历史的新起点,新的辉煌正在前方不远处召唤。
(来源:新华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