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家私有化纲要出台15年盘点
[ 2007-07-06 10:0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6月11日是俄罗斯《国家私有化纲要》出台15周年的日子。

俄罗斯《国家私有化纲要》实施多年来对国家经济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专家们对这一过程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

《1992年度俄罗斯联邦国有和地方企业私有化纲要》1992年6月11日获有关部门批准。纲要规定,私有化以形成私人所有者阶层,增强企业经营效力,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公用基础设施,创造竞争环境,吸引外国投资为宗旨。

俄罗斯Troika Dialog公司战略顾问安德烈·库兹涅佐夫认为,大部分国有企业实现了所有制转轨无疑是私有化的主要成果。但是,俄罗斯的证券私有化过程并未造就广泛的私有者阶层。只有少数人从私有化进程中获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等顺利地将所持有的私股证券兑换为实际企业股票的公司就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成功个案。不过,俄罗斯居民正是在私有化过程中才通过尝试和失误获得了操控有价证券的初步经验。

俄罗斯经济金融调查研究中心权威经济学家奥列格·扎穆林指出,私有化过程运作方式欠佳可以称为一大消极因素。企业从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过程中阵痛之多,程度之艰难,都超出了私有化操盘者的想象。

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制度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安东·鲁诺夫认为,俄罗斯证券私有化的操作过程具有非系统性。从法律角度来说,公民享有所有权,但是却未形成行使这些权利的机制。鲁诺夫指出,私有化过于仓促,只对部分企业进行私有化,而非对整个生产部门进行全面私有化是第二个消极因素。企业并非孤立存在、孤立经营,而是分别处于生产链的某个特定环节。仓促私有化导致处于生产链顶端的开采企业受益最大,因为只有它们能够迅速向出口转轨。

可以说,私有化的政治目的的确达到了,但也只有政治目的达到了。其政治目的首先在于,私有化造就了一群以保全新政治秩序为目的的人;其次,私有化成功地把经济领域中掌权的旧秩序代表清除出局。这两个目的基本上都实现了。(来源:俄新网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