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现在中国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正成为正在形成的新的全球共同体的主要中心之一。两国都正在解决自己经济的结构改革问题,并且在激活传统的和寻找新的协作和合作形式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
国民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理上的接近决定了两国未来最有前景的经济对话方向。
作为俄罗斯机械制造业产品销售的最大市场和品种繁多的俄国内日用品、食品和重要战略原料商品市场的供应地,中国很快将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来说,优先方面很明显仍是购买俄罗斯的化肥、木材、黑色和有色金属、化工产品和机械产品。
由于利用双边合作的潜力,2000年两国贸易额达到了106.7亿美元,2002年达到120亿美元,2004年达到212亿美元,2005年达到291亿美元。
最近几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结构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如果说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轻工、纺织和制鞋工业产品(服装、纺织品、皮革制品、鞋、玩具)出口占大多数的话,那么从90年代末开始机械制造业(机器和设备)产品出口快速增长,首先是家用电器。
同时,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结构中仍存在着严重的倾斜。最近几年在俄罗斯出口产品中原料和初级加工产品(燃料、石油、石油产品、原木、黑色金属、鱼和海产品)占多数,而且这些商品的出口量还在明显增长。
应该承认,这种合作形式的潜能几乎耗尽,必须改变俄罗斯出口结构。除了发展燃料能源项目(铺设带有通往中国分线的“泰舍特-纳霍德卡”石油管道,实施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不久前签署的关于向中国提供俄罗斯天然气的协议)外,俄罗斯公司也应参与中国领导层发展西部地区的计划、拓宽边境地区合作、更加积极地吸引中国公司和集团参与实施发展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型项目、共同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符拉迪沃斯托克、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已有的科研中心开发高新技术、发展生产合作。
现在增加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可能性受到限制,因为几乎完全没有那种新型的、更现代化的合作形式,像生产合作、来料加工和组装、创建俄中资本投资的合资企业,除此以外,银行关系不协调、俄中交界地带交通网不发达。
中国在发展出口的“走出去”总战略框架内实施走向俄罗斯市场战略的下一步也应该在最大限度地吸引俄罗斯公司参与中国经济各种发展计划,就像西部大开发、发展高技术地区和能源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在两国现有的生产技术基础上将中国投资与俄罗斯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相结合,就能够给俄中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符合两国利益的动力。
双边经贸关系近几年的发展经验明显表明,为了将这些关系转变为新的高质量状态,提高其效率,迫切要求加强国家机关的协调作用、包括通过俄中政府首脑的定期会晤机制,并要求完善支付结算关系、创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高质量提高交通服务水平、创建有效的解决贸易纠纷机制、加强条约法规基础。正是在这些方面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为经贸合作规模的显著扩大创造必要条件。
发展俄中经贸合作的一个重要潜力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合作。2002年5月负责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的部长会议指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都会对交通、能源、生态、通讯等领域的合作感兴趣。在发展这些多方面计划时可以期待将来俄罗斯和中国对外贸易额的进一步增长。(作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安德烈·奥斯特洛夫斯基)
(来源:俄新网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