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翻开7月7日的日本报纸,日本各地花样繁多的七夕节活动在不同版面跳跃出来,不停地牵动读者的眼球。有关中国的报道并不算少,不过却是关于被称为政坛美女的小池百合子刚刚接掌防卫省大权后抛出的第一份《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刻意渲染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军力表示出极大的“担忧”。
·日本:记得住“七夕”,淡忘了“七七”
在这个进行反思的大好契机,日本社会再一次做出了近乎集体失忆的选择
从小就对中国历史文化充满兴趣的沓名弘美,在自己的博客里记录下让她准确记住“七七事变”发生时间的故事:“今天是7月7日,我去旁听山梨大学的汉语公开课。任课的中国老师问在座的4个学生7月7日是什么日子。所有人都不假思索地答道:‘七夕。’老师又问:‘还有别的回答吗?’可是谁也没有想起别的答案。老师接着说:‘1937年7月7日在中国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就是七七事变。’”
7月7日是日本的“七夕节”,它传自中国,后逐渐演变成日本的传统节日。在繁华的东京银座中央大道两旁,一盆盆翠竹在梅雨天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绿意,过往的行人不时驻足观看,对于大多数日本人而言,7月7日是他们沉浸于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希冀美好生活的一天,他们忘记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个日子本应是战争发动者勇敢地承认错误、进行深刻反思、杜绝悲剧重演的大好契机,然而遗憾的是日本社会再一次做出了近乎集体失忆的选择。
·政治家不提“七七事变”
翻开7月7日的日本报纸,乱得一团糟的参院选情、各地花样繁多的七夕节活动在不同版面跳跃出来,不停地牵动读者的眼球。其实,有关中国的报道并不算少,不过却是关于被称为政坛美女的小池百合子刚刚接掌防卫省大权后抛出的第一份《防卫白皮书》,这份白皮书刻意渲染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军力表示出极大的“担忧”。
当然,日本媒体不是没有反思,像《朝日新闻》发表了社论,希望日本社会拿出勇气,为改善中日关系迈出积极的一步。它呼吁日本首相访问南京,参观设在卢沟桥的抗日战争纪念馆,用实际行动取信中国人民,取信国际社会。但是,这样的声音太少了,在新闻报纸订阅率世界最高的日本,《朝日新闻》显得有些孤单。
7月7日,日本政府的要人们又在做些什么?安倍晋三赶到枥木县为参院选举造势,外相麻生太郎在福冈县发表街头演说,官房长官盐崎恭久被农相赤城德彦的事务所经费问题搞得焦头烂额。作为日本政府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三驾马车,三人不约而同地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说,不能“责怪”安倍政府,因为安倍也有自己的“苦衷”。的确,对于一届保守势力云集的政府,如果要求太多,就显得不够现实了。
媒体失忆了,政治家失忆了,那么民间呢?据悉,日中友好协会、日本和平委员会和日朝协会等6日晚在东京举行了集会,纪念芦沟桥事变70周年,揭露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真相。但除此之外,很难再看到什么有规模的纪念活动。
·年轻人不识“七七事变”
对于“七七事变”,大多数日本国民到底是怎样的心态呢?记者的同事刚刚做完了一个对日本学者、记者和学生的采访,发现在采访对象里知晓“七七事变”等前日军侵华暴行的日本人并不多见,尤其在年龄层次偏底的群体,即便有所了解,也只是皮毛而已。
据了解,在日本中小学教科书中,对于侵华战争基本上是简短的介绍,日本中小学的老师会严格按照文部科学省制定的“教育指导要领”进行教学,不敢超越教科书的范围,也不能随意评判“七七事变”谁是谁非,完全由学生自己做判断。
日本龙谷大学教授田中宏说,日本的中小学教科书的现状使得日本年轻人不了解事件的真相。
一些日本年轻人即使心里知道日本侵略中国是错误的,但也不愿在嘴上说,因为他们认为过去的历史与自己没有关系,没有负疚感,更觉得没有必要进行道歉。在这样氛围中成长的日本国民,很难想像会像看重七夕节一样看重“七七事变”的纪念。
·日本人缺乏反省的勇气
日本人没有反思,却宁愿让自己变成一只“沉默的羔羊”,这其中自有复杂的社会和政治背景。战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没有彻底清除日本社会的军国主义思想,让右翼在短时间内死灰复燃,时至今日,不少右翼份子会跳将出来,肆意抹杀“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的历史真相,混淆视听,在日本社会吹起一股不小的歪风。而中国的强大更让战争加害方的日本坐立不安,忧心忡忡,一些政客担心中国的重新崛起会向日本追溯战争旧账,于是他们用尽手段篡改和诋毁与侵略有关的事实,对于“七七事变”缺乏反省、不愿道歉也就不足为怪。
《朝日新闻》在社论中指出,日本人记住了战败日的“8·15”,记住了“辉煌”的偷袭珍珠港的“12·8”,更是以一副受害者心态年复一年地祭奠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日本亡灵。但日本人却忘记了“7月7日”,忘记了“9·18”,忘记了所有他们认为不应该保存在记忆中的事实。但是,历史终归是存在的,不论日本社会如何漠然,中日关系必须“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