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少将解读我军克敌制胜的卓越智慧
[ 2007-07-12 09:04 ]

 

·战争制胜的核心

主持人:既然在众多的战争制胜规律中,大量的、更为基本的、经常起作用的规律,是力量制胜规律和正确运用力量制胜规律,那么,是否可以认为战争制胜的核心是力量问题?

张伊宁:毛泽东研究战争制胜问题,从来重视力量。他不但重视研究敌我力量对比,而且重视研究敌我力量的强弱转化,如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并严格计算歼敌数量。但毛泽东并不认为战争制胜的核心是力量问题,而是认为更多更直接地影响和决定战争进程及结局的是战争中的主动与否问题。

主持人:但不可否认,力量优劣是主动与否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条件。

张伊宁:是的。但那只是影响或决定胜败的某种可能性,要将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还要取决于复杂的交战过程,取决于多种制胜因素和制胜规律的交互作用,取决于战争双方互争优势和主动的能动实践。毛泽东认为,单是某种优势还没有确定主动地位,更没有确定最后胜利。他说:“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自由,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为此缘故,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他还说,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

·以劣胜优不是“伪科学”

主持人:在当前我军装备与强敌存在较大差距的条件下,研究克敌制胜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我军历史上“以劣胜优”的实践。

张伊宁:所谓以劣胜优,现在通常指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而在战争年代毛泽东等革命前辈的军事著作中也经常说到“力量优劣”。其实,无论指装备,还是指力量,都是在说战争制胜的某种因素或某种综合因素,而战争的制胜因素远不止此。我军前辈在血与火的实践中,确确实实地不仅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非凡战绩,也创造了以劣势力量战胜优势力量之敌的战争奇迹。今天研究以劣胜优问题,重要的不是要抠字眼、向后看,而是要从中领悟我军在制胜问题上的精神和传统。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认为:“以劣胜优不符合规律,是伪科学”,对此,您有何看法?

张伊宁:关于战争制胜规律的解读告诉人们,战争存在复杂的制胜机制,这种复杂的制胜机制不仅为以优胜劣提供了根据,也为以劣胜优留下了可能的空间。只是相比之下,以优胜劣的难度小些,以劣胜优的难度大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人是决定性因素;战争是力量的竞赛,又是正确运用力量的竞赛。战争的胜负既取决于敌对双方的力量对比,也取决于双方互争主动的搏杀以及由于互争主动带来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和转化,取决于实际交战过程中众多制胜规律复杂的交互作用。在这样的交战中,什么样的可能性都有。逢战必讲优势的美军并非每仗都胜。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失败,说明“以优胜劣”不是绝对的,不是什么“铁的规律”。前苏军打仗也倚重优势,同样有败绩,入侵阿富汗战争的失败即是一例。这类情况的出现,毫不奇怪,根据就在复杂的战争制胜机制之中。那种认为“以劣胜优不符合规律,是伪科学”的说法,过于武断。

主持人:用“以劣胜优”来总结我军的制胜传统是否全面?

张伊宁:回顾我军作战史,应该说我军的制胜传统是:有力量优势,坚决打;没有战略优势,争取创造战役战斗优势打;即便在战略上甚至战役战斗上均处于相对劣势,该打照打,注重巧打。我军打仗,从来重视力量准备和力量优势。只要有可能,就要力争取得必要的力量优势,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然而,严酷的事实是,我军作战经常面对的是强敌,甚至敌我力量悬殊。这种敌优我劣的情况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里仍然会长期存在。我军并不希望以劣胜优,但不讳言以劣胜优,也不惧怕以劣胜优。

主持人:目前,我军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意义何在?

张伊宁:强调立足现有装备打胜仗,就是强调脚踏实地,既要发扬我军以劣胜优的光荣传统,又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核心是实事求是、敢打善胜。应该看到,我军在历史上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战胜国内外强敌,靠的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驾驭一切战争的能力。这种敢打善胜的精神和品质,是我军克敌制胜特有的根和魂。

张伊宁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少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军队课题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思想、军事历史和军事战略教学和科研工作,主编的《邓小平军事理论》、《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研究》等著作在军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陈凡)


 123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