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演练中十多种弹型保障一步到位
[ 2007-07-16 10:56 ]

中国海军524“三明”号护卫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他们保持着海军雷弹保障数量最大、品种最全、保障对象最多的“三个之最”;他们保障水准的高低影响着海军舰艇作战准备时间的长短。

海军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组建7年来,紧紧围绕缩短我海军舰载武器弹药准备时间展开接力攻关,引领我海军舰载武器保障水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2004年底,一项大型雷弹保障任务下达到该大队。经过努力,多数弹型提前完成任务,但有几型弹因数量太多,进展缓慢。隔行如隔山,看着战友们没日没夜的忙碌,而自己却插不上手,已完成任务的官兵们心急如焚。

随着信息化新装备不断列装,武器弹药的保障效率变得愈来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战争的进程。传统的“一对一”、“操作号手各守一摊”的保障模式难以适应新的保障任务。该大队党委认识到,要提升保障效率,必须突破原来的人才培养、使用模式,实现专业精通型向复合智慧型转变。

在突出抓好“一专多能、一兵多用、交叉串岗”训练的基础上,他们大胆探索技术保障号手严重短缺时的一体化保障新思路,在海军部队率先提出“跨建制、跨弹种、跨专业”的保障方案,让不同建制单位的保障人员穿插学习其他弹型专业,使每人至少掌握两种以上弹型的保障技术。

到目前为止,大队围绕“三跨”训练,先后选送200余名技术骨干参加工厂和院校培训,一批一专多能复合型保障人才脱颖而出。

科学的组训方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大统筹,让每个人都能“忙”起来。在10余次实兵实弹保障演练中,让这一思路得到了成功检验。

大队“兵专家”刘金根向记者透露:“我和几名技术干部最近一起把某型导弹的所有线路跑了个遍,想把积累的排故障经验好好总结一下,开发一个故障诊断系统。”据介绍,这个系统如果研发成功,即使不精通该型导弹的战士也能按照资料库的提示迅速排除故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像这样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在该大队已不算新鲜事了。“技术创新使得每个人都成为工作效率的助推器。”大队长陈加来如是评价。某新型导弹的燃油加注器是手摇式的,效率很低。革新小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设计、试验,研制出“某新型导弹气压式油泵”,使原来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的导弹燃料加注过程缩减到5分钟。

“创新很难,难就难在有心,只要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创新很苦,苦就苦在要挑灯夜战,但只要牢记自己的使命职责就会有无穷的动力;创新很近,我们的岗位就是创新的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专家。”总工程师王朝轰的一番话让记者感慨万千。

今年年初,上级试探性地提出:能否将所保障的主战舰艇满载保障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再提前若干天?怎么办?大队没有选择回避。在对自身保障实力进行科学评估后,他们将目光放在了导弹保障流程的优化设计上。一个月后,两条作业线同时展开的时序图呈现在大队官兵面前,“导弹交叉网路作业”和“鱼雷一线多雷准备”等新型保障模式应运而生,导弹保障效率大大提升。

前不久进行的一次演练中,大队官兵按照优化后的导弹保障模式进行技术准备。由于配合默契,指挥流畅,十多种弹型保障一步到位,在时间节点前高标准完成了任务,总部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