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NF-3全机低速风洞对“运-8”模型进行吹风试验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刘政崇,辽宁大连人,1941年出生,1963年入伍,专业技术3级,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刘政崇同志长期从事我国空气动力研究工作。40多年来,他先后设计完成了11座各型风洞,为我国风洞设计、建设与试验水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11月,中央军委授予刘政崇同志“科技创新模范”荣誉称号。
炎炎夏日,毒辣的阳光直射在喧嚣的工地上,刘政崇头戴一顶醒目的橙色安全帽,不辞辛苦,来回奔走在某新型风洞施工现场。看到将军一丝不苟的神情,记者肃然起敬。
这位总装备部某基地的高级工程师,肩扛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但是他更在意的是中央军委授予他的“科技创新模范”荣誉称号,他觉得这是对他一生不懈奋斗的最高褒奖。
从美丽的东北海滨城市大连到群山包围的风洞群,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学子到满头华发的将军,刘政崇为了他所锺爱的风洞事业,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在我国风洞设计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刚刚起步,当时还是助理技术员的刘政崇作为我国第一座跨声速风洞柔壁喷管的唯一应标者,独立完成了该项设备的研制任务。
在亚洲最大的跨声速风洞设计中,刘政崇带领课题组协同军内外114个单位的上万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1000余次技术大协调,共设计审核图纸10000多张、各类专业技术档400余份,攻克了6大技术难关;在世界上首创动力驱动装置采用中压气源驱动的多喷管引射器方案,获多项国家专利。同类型风洞,国外建设约需8-10年,花费1亿美元,而刘政崇和他的同事们仅用其三分之一时间、五分之一经费,创造了世界风洞建设史上“时间最短、投资最少”两项第一,结束了我国无世界级跨声速风洞的历史。
站在机声隆隆的工地上,刘政崇欣慰地告诉记者:“又一座新风洞就要建起来了,我们的风洞事业后继有人!”因为,这座风洞的总设计师,就是将军的得意弟子。
创新质量,薪火传承。刘政崇的学生王超棋告诉记者,他始终牢记将军的教诲。当他提出把大型风洞有限元计算作为创新技术加以应用时,面临很多怀疑甚至反对的压力。刘政崇敏锐地捕捉到了该项技术潜在的巨大价值,殷切地鼓励他:“我相信你的结论具有科学性,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拿资料来证明!”这句话成为鼓励王超棋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某型风洞水压试验期间,他运用这项新技术进行了精确的承压壳体监测点的位置及数量判定,当数千吨水注入风洞时,风洞安然无恙,试验获得成功,该项成果也荣获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政崇说:“年轻人充满活力和朝气,和他们在一起,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自己也感觉年轻了很多。”
其实,他并没有算过,年轻人从他身上学到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他的奋斗精神,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不懈攀登。(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