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替代、更无法超越
在现代局部战争及未来海空作战行动中,航空母舰仍将是一种无法替代、更无法超越的海上作战平台。众所周知,现代及未来海战,双方的对抗更多表现为体系与体系之间的较量。在这之中航母始终扮演着最核心的角色,占据最关键的节点。不过,也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
有人说,飞艇将成为航母最有力的挑战者。首先提出的是一种名叫“海象”的重型飞艇,它是软式飞艇与飞机混合式的飞行器,可载500吨的武器弹药或物资,巡航速度150公里/小时,7天内可飞行2.2万公里。其鼓吹者还声称,多艘“海象”飞艇便能完成航母编队的前沿威慑、远洋作战、争夺制空制海权、支援登陆作战四大基本任务。但实际上,这种“海象”飞艇远达不到大型航母的作战水准。
首先,航空母舰的称雄之本是舰载机,其威力发挥在于各种舰载机的相互配合、配合默契。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上搭载有E-2C“鹰眼”预警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F/A-18C/D“大黄蜂”战斗/攻击机等约75架各型飞机与直升机。其中,E-2C预警机可探测和确认超过560公里远的空中目标,并可同时自动跟踪2000多个目标并控制100多个截击任务。F/A-18E/F“超大黄蜂”战斗/攻击机既可执行对空任务,也可担负对地攻击任务。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可通过施放大功率电子干扰,使对方雷达的探测性能减弱或致盲,并造成对方通信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相比而言,“海象”飞艇只具备有限的单一功能,且效能低下。尽管它也能携带预警雷达,不过由于飞行速度过慢,难以实施及时可靠的空中探测;一旦发现可攻击的目标,也因没有兵力可以出动,只能“望洋兴叹”。
其次,即使在“海象”飞艇上装设武器,其机动性和作战能力也根本没法与舰载机相提并论。如果用它来攻击水面目标,也有点荒诞不经,虽然其航速要比舰艇快,但空中飘浮不定的艇体要想平稳地攻击运动中的舰艇并没有多少优势。当然,“海象”飞艇最致命的弱点还在于其艇体庞大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极易遭到对方飞机甚至直升机(一般直升机的飞行速度是“海象”飞艇的两倍以上)的打击。在舰艇舰载垂直防空导弹系统面前,“海象”飞艇也占不了多少便宜。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航母编队是一个攻防兼备、威慑与打击并重的海上特混编队。整个编队由少则五六艘、多则10余艘其他各型舰艇组成,游弋于几十海里乃至上百海里的范围之内,不仅可对海上过往船只,而且也可对近岸或岸基战略设施和目标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而空中飞艇多飞翔于几百米至数千米的空中,难以形成直观醒目、较近距离的威慑效果。至于用飞艇进行远洋作战或争夺制空制海权,更属无稽之谈。
例如,即使由15艘“海象”飞艇组成的中队也根本不是战斗机的对手,后者三下五除二就能将其击落或毁伤。飞艇用于支援登陆作战,也将得不偿失。它支援登陆作战时的打击武器火力有限,又无法投送大量的兵员与装备,而且极易遭到对方岸基防空系统的打击。至于高空无人飞艇充其量只能是高空侦察卫星、高空侦察机和无人侦察机等的一种补充,不可能产生质的变化。
也有人认为,地效飞行器、无人机、武库舰以及核潜艇等可用来替代航母。地效飞行器的最大优长是可以掠海高速飞行,通过改装可成为各种海上作战平台,如反舰作战平台、反潜作战平台、登陆支援作战平台等。可惜的是,它也存在着作战功能单一、机动性较差、难以升入高空作战的弱点,根本无法与综合功能较强的航母编队匹敌;地效飞行器迄今没能很好地解决在岸滩登陆后的返回难题,还不能用于支援登陆作战。如今无人机的作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除了担负侦察、通信等外,还逐渐形成了轰炸、打击等能力,但目前无人机的作战能力无法与同时装载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航母机群竞争。武库舰因其脆弱的防空能力及安全性不佳,早被美国海军淘汰,不可能对航母造成任何威胁。
事实上,最具备与航母竞争潜质的恐怕还是核潜艇。核潜艇具有超强的隐蔽性、洲际远程打击威力及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应该说,它的确威力强大,但它也有与生俱来的缺点:行动常常“单枪匹马”,综合作战能力不仅远抵不上航母编队,而且在非战争行动中的影响和威慑力也远逊于航母编队,尤其在海上抢险救灾、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交通线等方面更为明显。客观地说,核潜艇与航空母舰是一个海军强国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