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遭无端指责 美国的中国菜味道到底如何?
[ 2007-07-28 11:1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华饮食文化在美国从播种、生根、发芽到遍地开花,已有100多年历史了。全美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市镇,就会有经营中餐的餐馆、酒家、茶楼和外卖店。据美国中餐协会统计,美国大大小小的中餐馆已有5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

·中华美食大放异彩

华人在美国经营的中餐业,有以菜肴清淡著称的广东菜、以北京烤鸭为代表的北京菜、以狗不理包子为代表的天津菜、以麻辣火锅为代表的川菜、以南翔小笼包为代表的上海菜、以烤羊肉为代表的新疆菜、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云南菜,还有以可口小吃著称的台湾菜、价格大众化和品种多样的福建菜、以茶餐为代表的香港餐。此外,鲁(山东)、徽(安徽)、苏(江苏)、浙(浙江)、湘(湖南)等几大菜系的餐馆也到处可见,使中外食客吃之不尽、食之不厌。经常吃中餐的主要是在美的华人,他们以品尝家乡菜来一解乡愁。也有不少非华裔食客喜欢到中餐馆吃中国菜、喝中国茶,或叫外卖郎送餐点到家里。中餐已成为在美华裔新老移民从商和谋生的一条重要经济支柱,也使中华饮食文化在远离中国万里的美洲大陆大放异彩。

·近年屡遭无端指责

然而,中餐业在美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在1993年9月,华盛顿某机构曾经发表过一篇“中国菜不健康”的调查报告,再经过一些媒体刻意夸大,使许多非华裔美国人以为中餐不健康,一度不敢再吃中餐。这导致中餐业生意普遍下跌25%―30%,甚至有的中餐馆被迫歇业。后来,由于中餐具有多年积累的良好信誉且价格公道,才渐渐平息了风波。今年3月20日,美国一家机构发表调查报告,称美国非华裔人士常吃的8种中餐菜肴热量过高,钠含量超过成年人食用的标准,饱和脂肪过多。有的传媒断章取义,指责中餐普遍存在多盐和高热量,令人腰围变粗,体重增加,不利于健康。还有传媒更以“研究说中餐馆食物对身体有害”为题,误导读者。

这些以偏概全的报道,理所当然地引起中餐从业者以及华人社团的不满和愤慨。该机构的负责人不得不发表声明,称有些媒体的报道是“改变了我们的原意。中餐有多盐、多油的问题,但也有很多健康的蔬菜和瘦肉”,并承认“中餐是当前市场提供的食物中较好的一类”。

·中餐远比西餐健康

根据在美国注册的营养师、中餐从业者和一些研究饮食的食客分析,美式餐饮以及在美经营的意大利、墨西哥、法国、日本、韩国等餐饮,都与中餐一样,有健康食品和对健康不利的垃圾食品。

中华饮食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加上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各民族的餐饮都各有特色。

一般说来,中餐的烹调技术多种多样,有煎、炒、烹、炸、蒸、煮、炖、氽、烩、烧、烤、熏、凉拌、腌制、酒渍、糖渍、醋泡等等。中餐中的一些食品,确实存在多油、多盐、多糖以至热量过高、脂肪过多、含钠超标等对健康不利的问题,但多数中餐食品是少油、少盐、少用或不用糖的,味道清淡可口。以鱼类食品为例,西餐一般都是吃炸鱼或熏鱼,但中餐无论是河鲜或海鲜,都喜欢清蒸、水煮、切块烩制,这些做法显然比西餐健康得多。又如猪、牛、鸡肉,西餐多用煎炸,而且分量很多,一个扒的分量可达半磅。而中餐多是用青菜炒肉片。用上汤浸熟的白切鸡,上桌虽然一大碟,但一般是由几个人分着吃,每人只吃几片。至于汤类,中餐多用煮和炖,清淡可口;反之西餐的汤,多数加了奶油、芝士成为浓汤,中餐的汤水显然也比西餐的健康得多。还有,中餐的餐前餐后,供应的都是茶,但白人、黑人吃西餐时,却习惯边吃边喝含糖的可乐类饮料。西餐在最后一道不但要吃雪糕等甜品,而且还要喝加了糖和奶的咖啡或茶。吃西餐时肉类的分量已经够多,最后还要吃高糖的食品,对健康显然不利。所以在美国的白人和黑人中,超重、肥胖的成年人和儿童随处可见,这些人患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改进中餐正当其时

其实,中华饮食几千年来也在不断地改进。根据现代营养学的标准进行改革,使吃中餐的中外人士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中餐的改进方向在哪里呢?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主办、搜狐健康频道协办的“挑战我们的美味餐桌”活动中,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坎贝尔博士,介绍了他们在中美两个国度携手进行的跨越27年的“中餐健康调查报告”,探讨当代中国人“吃什么?怎么吃?”他们指出,大量证据表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容易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可以通过健康膳食发生逆转。各种癌症、自身免疫疾病、骨科疾病、肾病以及老年视力减退和老年痴呆等也可依靠植物性为主的膳食逆转和预防。陈君石用通俗的话告诉大家,不是不能吃动物性食品,而是要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提倡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膳食结构。这一研究及其得出的结论,看来应该是中餐以至包括西餐在内的其他类餐饮改革的方向。(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陈凡)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