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孔子后裔联谊会广寻后人入家谱
[ 2007-07-30 16:36 ]

由国家一级美术师、失聪女画家高晓笛创作的中国首张彩绘全身《孔子像》于近日完成,这副画像得到国学大师任继愈等一批著名学者及美术家的肯定。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如果你姓孔,而名字第一个字是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的话,你可能是“至圣先师”孔子第71代至83代后裔,新加坡孔子后裔联谊会欢迎你加入,并且会把你的名字列入正在编撰的《孔子世家谱》,以和有2558年历史的老祖宗家系连接起来。

世界孔子后裔宗亲联谊总会会长孔德墉(81岁),是孔子第77代子孙。自小在山东曲阜孔府长大,在后来改名为中央音乐学院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学音乐。1980年到香港经商前,他是北京中国音乐资料陈列馆的馆长。

1996年孔德墉展开《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至今已耗资人民币800万元(新币160万元)。他走遍中国,在450个地方设立孔子家谱续修分会、续修小组、续修站,把180万名孔子后裔陆续记录进入孔子家谱。

2000年,他邀请新加坡孔子后裔孔宪宇和孔庆鲲展开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孔子后裔的调查、入谱工作。在美国、澳洲、瑞士也设立了家谱续修站。

他日前到新加坡向本地孔子后裔介绍《孔子世家谱》,表示这本家谱准备在孔子诞生2560年(2009年)出版。

他对记者说:“续修《孔子世家谱》的意义深远。它上下传承2560年,以其延时之长、族系之明、纂辑之广,核查之实、体例之备、保存之全,可说是当今存世的谱牒之冠。

“这本家谱里,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不但对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还能帮助海内外孔子后裔寻根问祖,加强凝聚力。”

续修家谱,不但要跑遍世界,把孔子后裔找出来,把他们的名字列进去,还要确保他们真的是孔子后裔,所以核查和接续到最原始老祖宗的工作很重要。

他说,这本《孔子世家谱》,跟从前家谱最大的差别在他提出了“入谱三大原则”:不分性别、不分民族、不分国籍。

他说:“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对人类付出巨大的力量和贡献,不应该不让她们在家谱留名。可是这个原则遭到很多人反对。我虽然要坚持,反对的人比我更坚持,实在没有办法。另外,孔子虽然是汉人,但是后代有不少孔子后裔已经是其他少数民族,这些人我们也绝不可以不记载进去。不分国籍是更明显的事,入籍新加坡或印尼的孔子后裔,还是孔家人。”

新加坡人孔宪宇(72岁)是孔子第72代子孙,他跟随父亲孔昭梧从中国海南岛到南洋来,现在他的儿子孔庆鲲已经40岁。他们的名字早已列入由海南省孔子后裔联谊会编撰的《孔氏家谱》。

孔庆鲲是新加坡孔子后裔联谊会的副会长,经过几年的寻访,他说,新加坡的孔子后裔,约有1000人之多。

来自印尼的孔庆紫,则用了3年的时间做接续的寻根工作,才能进入家谱。

孔德墉估计全世界约有孔子后裔300万人,现在只找到180万人,他说:“有很多人不愿入谱,是我们无法勉强的。”中国孔子后裔名字入谱,每人收费人民币5元(新币1元),海外孔子后裔入谱,每人收费美金10元(新币16元)。中国台湾有很多孔子后裔是农民,美金10元的费用太昂贵,他们的入谱费已经减到台币100元(新币5元)。

孔德墉说,这本当今谱牒之冠的大部头《孔子世家谱》,有60册,每册600页,不公开发售。预订工作将在明年底展开。(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