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在欧洲:欧洲掀起一股兴办中国商城热潮
[ 2007-08-06 16:20 ]

机遇与挑战

由于受传统作坊式经济和经济实力的影响与制约,欧洲华商大多依靠市区交通发达、人流多等特点进行批发等商业活动。随着华商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因单一商业活动的过度集中,以及受行业特点的制约出现的妨碍当地居民生活等问题,欧洲许多城市都爆发了反商业区设在生活区的活动。在罗马,2003年就发生了将维多利奥华人区搬迁的风波,后来部分迁出,剩下的被迫由批发转为零售。今年4月,在米兰,更爆发了华人与警察的冲突,震惊世界。建立商贸中心,作为独立的商业批发中心完全避免了上述问题出现的可能,这无疑会给华商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但是,建立商城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据了解,在德国,大规模的商城建设后,招商和经营上竞争惨烈,许多商城的经营处于低谷。这除了欧盟这几年经济持续低迷,民众购买力下降,导致客源少的原因外,大多数还是经营的原因。最近,开业仅有几个月,坐落在意大利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乡——维罗纳(Verona)的一华人开办的大型商城日前由于违规经营被警方查封。商城内商家的货物被封存,近百家华商企业无法经营,损失惨重。有商家说,商城是因为在改建过程中,由于手续审批存在问题,商城的电力、消防设施不完善而遭警察查封。而投资商则说,商城被查封并非因为商城改建有问题,而是商家擅自改变经营模式而造成。商城按政府的批复只允许经营批发业务,有的商家不按规定去做,将批发变为零售,才导致了被警察查封。不管原因如何,损失是肯定的。

而导致中国商城生意低落的另一个原因是,商城的经营者一般将现有的空楼承租下来,然后由华人主持者组成物业管理公司,面向欧洲招商,再转手向客商租摊位,相关的服务跟不上,导致入驻率低。进驻商家各自为战,在价格上你争我斗,导致成本加大,利润走低。有顾客指出,很多中国商城标价不规范,在一个地方卖100欧元的皮鞋,在另处则只卖50欧元,所以他们更愿意“到规范的有知名度的当地商场买中国货”,那里不仅商品种类繁多,售后服务一流,而且退货极其方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