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晚8时半,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班宽敞整洁的宿舍里在例行点名,当点到最后一个名字“雷锋”时,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声音喊起来:“到!”——这是班里7名战士一同喊出的声音。
雷锋牺牲后的40多年来,这个班的战士始终坚守着为雷锋喊“到”的传统。在“雷锋班”的宿舍里,至今为雷锋保留着一张床铺,上面工整地叠放着雷锋生前用过的军装和背包。
“雷锋班”第23任班长薛步瑞说,该班正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激励着战士像雷锋那样做一名坚忍不拔、勇于进取的军人。
上世纪40年代,雷锋生于湖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60年,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工程兵运输连。他用实际行动塑造出一个严于律己、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中国军人形象。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从此,雷锋以那种热爱人民、乐于助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了中国人崇敬和学习的榜样。作为人民子弟兵的中国军队在学习“雷锋精神”方面首当其冲。
雷锋生前所在团政治处副主任周道海说,近年来,在该团倡议下,800多家社会机构和企业给灾区、贫困地区捐款上千万元,向20多所希望小学赠书10多万册,3500多户特困家庭摆脱贫困,25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2000年3月,雷锋生前所在团与抚顺一家公司联合开办了全国第一家“雷锋网站”,推出了“雷锋求助热线”“雷锋扶贫网页”,当年向群众传授致富信息3000多条。目前中国已开设了类似的“雷锋网站”40多家,点击网站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许多外国人。
处处发扬“雷锋精神”的中国军人得到了百姓的信任和爱戴。40多年来,飞往雷锋生前所在团的书信达35万封,最多一天收到500多封。最长的信是用16开稿纸写的,整整128页。这些来信,有十万火急的求助信,有需要破译的盲文信,有迷路者的渴求,有悔过自新者的述说,有接受帮助者的表扬......
近年来,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维和和救援任务不断增多,中国军人把“雷锋精神”带出了国门,在世界传扬。2003年底,由雷锋生前所在团工程兵为主组成的维和部队550余人赴非洲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中国军人克服酷暑、疾病肆虐等困难,在短短几个月里,为当地修复破损道路660公里,架设重型钢桥3座、木质桥18座,修建直升机机场3个。
维和期间,利比里亚大吉达省绥德鲁市发生了氯气泄漏事故,附近大批民众生命健康受到威胁。中国维和军人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将发生泄露的氯气罐安全地送到郊外深埋。当中国维和人员返回营区时,路旁很多老人流着泪不停地说:“中国,好!”
作为“雷锋传人”的中国维和工程兵还利用空余时间向当地人介绍雷锋事迹,走进当地高校赠送中英文对照的《雷锋故事》书籍。他们还在营地建立起占地150多平米的雷锋事迹展室,从此非洲大地上有了第一个雷锋纪念馆。
非洲的雷锋纪念馆建成以来,先后接待了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爱尔兰等国家和组织的500多人的参观。利比里亚大吉达省省长彼德在参观完雷锋事迹展后,虔诚地在留言本上写道:“我知道中国工程兵为什么出色,因为他们都是雷锋。”(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