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 接
标语反映政府管理理念
作为对群众进行劝说与宣告的重要手段,标语曾经有着重要的政治功能,与正式的法律规范一起构成了社会控制体制的重要部分。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背后透露出的是一种“口号治国”的思维,延续的是片面强调通过政策来进行管理的理念。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标语的语气逐渐由冷漠强硬转向温馨可亲,其内容也由命令禁止转向提示倡导。这种变化所显露的,乃是服务型政府思维的逐渐确立,表明政府逐渐改变硬性管理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执政文化,追求社会和谐。
另外,标语的变化也表明,在法制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已经注意到政策与法律的应有分野。标语所传导的信息,也由基于地方理解甚至曲解而制定的“土政策”,逐渐转向对法律统一内涵的诠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 尤陈俊
不良标语伤害群众感情
我关注标语口号,既是语言文学工作者的敏感,对汉语的自觉呵护,对祖国文化的切肤之爱,也是因为希望政府能够出面监管。
标语这种宣传文化在我国的发达,原因很多。从语言角度说,汉语具有凝练精辟的艺术性特点,容易写成口号,也有很多精彩的、优秀的口号做榜样,加之社会心理的影响,口号在一些时候就特别发达了。
不良标语有多种表现,一是逻辑不通,比如“与其千日无火灾,不如一日不吸烟”;二是不合情理,比如“宁可增加一座坟,决不多生一个人”;三是满口废话,比如“严禁武装抗税”。在各种不良标语中,危害最大的是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治精神的一类了,比如“今天不交税,明天牢里睡!”这会激起群众的抵触情绪。
标语是时代的见证。未来的政策宣传,还需要标语,不能矫枉过正。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孔庆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