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费旅游丑闻震动芬兰 出国考察应公开化
[ 2007-08-15 11:23 ]

公务团多数不公务

据本报了解,一般中国旅行团到芬兰大都停留一到两天,最多也不过一周左右,然后再前往瑞典、挪威等其他国家。他们一般是直接联系专为中国人开的旅行社,这些旅行社基本就是靠中国公款旅游团的生意生存。

“我接的团,几年下来也有几百个了,95%都是公务商务团,但有几个真正来公务的?”一位在赫尔辛基兼职的学生导游表示:“中餐馆定位经常都是满的,几乎全被公务旅游团占了。”

一些当地华人希望,安徽徐文艾事件能再次敲响警钟,刹一刹公款旅游之风。“这次的处理结果或许可以看出政府处理公费旅游问题的决心,但愿如此。”

外国接待方不堪其扰

不少中国公务考察团竟径直提出“少安排工作会谈,多组织观光旅游”的要求,令外方十分不解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讲过的一个笑话,成了讽刺公费旅游时被媒体反复引用的段子:以前,听说南斯拉夫的奶牛养得好,中国人就经常去学习参观,当地的官员就对我们讲,“中国人就是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

奶牛是不是真的认识中国人,我们不得而知,但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数字却着实令人惊讶:据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9年的国家财政支出中,仅干部公费出国一项消耗的财政费用就达3000亿元。

新西兰官员头疼中国访问团

公费出国只为旅游,而且数量居高不下,这是中国访问团给新西兰政府礼宾司人员留下的印象。“已经让我们感到有些头疼了。”一位负责接待亚洲团组的新西兰官员私下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这几年,来新西兰的中国访问团一直很多,而且在接待和沟通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和矛盾,比如不少中国团组直接提出“少安排工作会谈,多组织观光旅游”的要求,令新方十分不解。

“很多国家一般不会专门关注他国的公费旅游团,新西兰可能是实在不堪其扰了。”在奥克兰大学留学的凯特表示,自己曾看到过很多来新的官方团,“个个派头十足,一猜就是来玩的”。

中国公务访问团到新西兰后,当地负责接待的对口部门一般都希望能与中方深入商谈,争取访问具体成果。但让他们意外的是,部分中国团组往往对会见谈判敷衍了事,倒是对观光旅游兴致很高,令双方工作接触流于形式。“新西兰方面对此感到非常失望。”当地负责接待的官员表示。

中国官员为出国不惜投机钻营

其实,中国国内对公务出访本来有着严格的规定,但在这些规定面前,公费旅游团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利用不正常方式出国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他们一般直接找当地的关系,华人社团负责人请当地市长吃个饭,邀请函就发出去了。”一位深谙其中内情的华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国外的市一般不过两三万人,和市长见个面吃顿饭然后让其发个邀请函很容易。另外还有的中国公务员,不是以行政头衔出国,“比如有的人虽然身份是地方政府官员,但他可能会以民间协会负责人的身份出国,以求规避限制”。

但这样的规避有时也容易出问题。一次,以“某协会会长”名义出访的某官员,就因对当地接待规格不满而大发雷霆。“但当时接待方并不知晓他的官方身份,所以对此颇感委屈。”

也有外国人靠公费游发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外国人或机构则靠着形形色色的中国式公费旅游,填充了自己的腰包。例如,美国的赌场,“去那里的赌客,没人会问他们的身份”。本报驻纽约记者刘旸辉表示,美国人应该是欢迎这些人去赌博的,去的人越多他们越高兴,因为对他们的生意有帮助。

再如,韩国华人袁伍枚的一个朋友曾在韩国与某大型集团合作开了一家中国公务员培训中心,“名义上是公务员培训,其实就是组织公费旅游”。袁伍枚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说,该培训中心平时的业务就是与中国地级以上政府机关的各个部门联系,组织他们来“培训”。通常情况下,10天的日程中前两天会安排培训,找专家或留学生讲课,然后就出去玩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