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军演中方导演部成员:一切都是为了和平
[ 2007-08-20 10:57 ]

8月17日,俄方伊尔-76运输机空投装备。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俄罗斯方面出动的米-24攻击直升机。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8月17日,中方空降人员乘伞兵战斗车机动。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参加以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推进区域安全合作,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为目的的“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是我军能力和形象的又一次成功展示,也是锻造敢打必胜的钢铁意志和培育战斗精神的极好机会。

中国参演部队在国内集训的野营村里,有一条“和平大道”。在俄罗斯各国参演部队驻扎的野营村里,也有一条长长的“和平大道”。各国军人每天都在这条大道上共话反恐合作,互传友好情谊,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一切为了和平!

一、和平时代对军人的本质要求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参加联合反恐军演既增强了军人的忧患意识,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军反恐作战理论研究

记者:没有硝烟鼙鼓的感觉虽然美好,却也容易使人们淡忘战争的残酷、惨烈和世人的无奈、无助。长期的和平环境,最容易消磨军人的斗志,也最容易使一支军队忘却其使命和基本职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平时代对军人的本质要求,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

中方导演部副总导演钱利华:和平时代应该是一个与忧患同步的时代。这似乎是一个悖论,却是一个深刻的道理,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今天的世界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我国的安全环境也发生了重要改变。新的形势要求国家安全战略指导的重心适时做出相应调整,也就是从过去维护生存利益为主,向维护发展利益为重的转变。

胡锦涛主席在今年的“八一”讲话中强调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必须是融入国家现代化战略全局、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发展。胡主席的讲话寓意深刻,反映了时代发展对人民军队的新的要求——我军不仅要能够应对传统安全的威胁,还要能够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不仅要能够维护国家的生存利益,还要能够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不仅要能够维护国家改革稳定的大局,还要能够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军事演习是最接近实战的形式。近年来,我军多次参加了以反恐为主题的双边和多边演习。从联合反恐的军事演习场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军人为维护和平的勇敢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联合演习场也透着中国军人维护和平的使命意识和对国家安全的忧患意识——“三股势力”余孽未除,我们就随时准备奋勇追歼。大家深知,保护本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包括我军在内的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军队的重要职责。

记者:反恐作战,对世界各国军队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俄罗斯对恐怖活动有切肤之痛,俄军参加过两次车臣反恐作战,有丰富的反恐作战经验。“和平使命—2007”演习为我军学习俄罗斯以及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军队的反恐作战经验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机会。

中方导演部军事专家郑守华:反恐作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恐怖分子隐蔽性强,藏匿于民众之中,这不是正规的作战。此外,恐怖活动的危害迅速扩散辐射,威胁地区的稳定,会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问题。“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的组织实施过程,其实也是六国军队在反恐问题上统一作战思想的过程。

首先是作战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各国军队对反恐作战特点的认识是有差异的,上海合作组织六国也不例外。联合导演部在演习开始前,于8月5日召开了反恐作战理论研讨会。针对联合反恐战役准备与实施的有关理论问题,来自参演各国导演部和联合战役指挥部的指挥员进行了充分交流。这是演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进一步统一了各方作战思想,是六国共同实施导调演习的基础,是一个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第二个步骤是,在共同设计演习企图立案的磋商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企图立案就是演习的设计规划。这次演习的企图立案,六国军事专家从第一轮磋商就开始谈,先后用了将近8个月的时间。要设计“恐怖势力武装”有多少人、六国出多少兵等,六国军事专家一起反复讨论,共同细化设计方案,最终克服分歧,达成共识。联合战役指挥部再根据这个设计,深入研究如何组织实施。

第三个步骤是,共同设计了实兵演练方案。六国在统一战役企图下的实兵演练体现了战役的一般规律和反恐作战的基本特点。

中国军队参与联合演习起步较晚,数量、规模都还十分有限。但近年来,中外联合军演次数更加频繁,组织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务实。这次演习,中方部队由陆军战斗群、空军战斗群和综合保障群组成,既联合又相对独立地遂行任务。中方参演人数不多,但是干部多;参演部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不多,但是国产化的武器装备多。这是我军反恐作战能力的显示,同时也为今后我军参加反恐作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和平之师应能够应对和平时期的各种挑战。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要特别重视各种能力的拓展和提高

记者:和平时代的军队并不都是和平之师,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我军以维护地区和国际和平、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追求,是真正的和平之师,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担当和平之师?和平之师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中方导演部负责人:和平之师是抑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坚强力量,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它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昂扬的斗志和强大的实力,能够应对各种新威胁、新挑战。

在“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军演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企图立案:A国上万名恐怖分子在国际恐怖组织的支持下纠集在一起,企图分裂国家,制造地区危机。这样的企图立案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着现实针对性。俄罗斯已在车臣打了两场反恐怖战争,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武装力量紧密团结在反恐旗帜下,向“三股势力”挥出组合拳,沉重打击了“三股势力”的气焰,显示了上合组织的决心、意志和能力。

记者:不战而屈人之兵、遏制战争是一种能力;打赢战争、以战争赢得和平是一种能力;应对危机、维护和平同样是一种能力。

中方导演部指挥组组长鲁传刚:“和平使命—2007”联合反恐演习,给我们展现了上海合作组织六国武装力量在出现地区危机时,采取包括战略级磋商、战役级筹划和若干战术级行动在内的联合行动的模式。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一次战略层次的演习,需要战略层次的磋商才能确定演习的总体方案。8月9日,成员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参谋长委员会主席)在乌鲁木齐举行战略磋商,根据各国元首意图,围绕演习立案背景、课题设置、达成的训练目的、参演兵力规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和协商后定下了联合出兵的决心。此前,六国军事专家还进行过四轮磋商,这也是战略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略磋商彰显的是六国联合打击“三股势力”的决心和意志,显示的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团结,展示的是六国联合反恐的能力和水平,其本身就是对“三股势力”的一种震慑。这对于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国际反恐斗争做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看,“和平使命—2007”演习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演习的本身。中国参演部队万里机动,到境外参加这次联合军演,完全是为了和平,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纯属无稽之谈。

记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交流中可以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确定方向。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5个成员国一同联演,对我军有哪些启发?为我军今后在境外遂行反恐、维和等军事任务提供了哪些经验?

中方导演部军事专家陈士强:围绕反恐作战,六国在共同组织实施演习的组训方法上有一些创新点,对我军今后的训练是有借鉴意义的。

一是突出军官的素质培养。科班出身的俄军军官严格训练、严格管理,正规化的训练使他们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良好的战役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值得我们借鉴。训练是要时间保障的。俄军把训练真正摆在战略位置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真导真演。这次演习,联合导演部每天早上都要开例会,六方总导演要开碰头会,研究前一天的演练内容,并给出新情况,各方参谋长及时向战役指挥部下发导调文书。许多是计划外随机导调的,让指挥员背靠背地去训练,注重增强他们临机处置的能力。从几次合练以及最后的实兵演练情况看,六国联合战役指挥部人员的联合指挥能力,各国参演官兵的协同行动能力都有了提高。

中方战役指挥部政治委员刘学理:通过这次演习,我们摸索出了一些部队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遂行重大军事任务的经验。比如,在异国他乡,在陌生的环境中,部队的管理和在国内就有所不同,应该对部队进行开放的、务实的指导。过去,我们在管理上强调“不准”的时候多,这次我们既讲“不准干什么”,也讲“准干什么”,管理上做到了“堵”与“疏”相结合。

另外,国家的一体化战略保障,是这次联演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在兵力投送阶段,空军指挥所全程指挥,卫星进行实时监控,作战部门每天汇总分析情况,军事交通等保障部门实施靠前保障。为兵力投送提供支持的,还有来自国家航空管制、边海关、气象、铁路等十余个部门的数千名干部职工。

三、维护和平是我军的神圣使命。中国军队要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我军神圣的使命。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反恐演习、人道主义救援等行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事实证明,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不仅仅是中国防卫作战能力的提高,也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中国军队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是搞军备竞赛,也不会威胁任何人。

中方导演部外事组组长慈国巍:和平时期,联合军演作为军队履行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反映国家政治取向、协调国家相互关系、显示军事实力的独特功能和作用。这些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必须是以国家战略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国家战略利益的拓展而不断地深化完善。

中国认为,世界各国在安全领域加深互信,积极构建和谐稳定的国际安全环境,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营造长期和谐稳定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是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和努力方向,也是中国军事外交的历史使命。

我军利用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练指挥、练谋略、练协同、练保障,从战略、战役、战术多个层面进行了演练,通过联演,使我军不断提高应对多元威胁、完成多样任务的能力,切实担当起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历史重任,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8月17日的实兵演练只有120分钟,但内涵丰富。这次实兵演练对今后的反恐作战有什么借鉴意义?

中方导演部指挥组组长鲁传刚:看一场演习是否成功,主要看两条:一个是看战役思想有没有创新,另一个是看战法有没有新突破。

这次实兵演练的课题是上海合作组织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基本战法是集中使用精锐力量,“空地一体、分进合击、聚力围歼”,具体说就是划分为“快速展开、立体接敌”,“围城攻坚、机动打援”,“空地遮断、追歼逃敌”三个阶段。首先封控边境地区,夺取外围要点,分割包围恐怖武装;尔后多路突进,分区清剿,歼灭恐怖武装,恢复社会秩序。这就是“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的反恐作战理念。

作战行动逐次安排了“联合侦察、夺控要点、分区清剿、机动打援、立体追歼”等五方面的演练,体现了未来反恐作战的如下特点:

其一,联合行动。五个作战行动演练都是多国部队配合行动,都是联合行动。

其二,精确作战,杀鸡用牛刀。演习中大量使用挂载精确制导武器的歼击轰炸机和武装直升机,动用了突击炮、步战车等重型装备,一旦发现恐怖武装立即予以就地歼灭,对恐怖分子产生巨大的震慑力。

其三,军事打击和心理攻势相结合。一是用法律攻心,借助军事打击的强大威力,宣传法律秩序的权威性,明确法律底线,迫使恐怖分子和受蛊惑的民众及早放下武器;二是用政策感心,通过积极的宣传、喊话等行动,公布脱离恐怖组织就能享有的优待政策,分化瓦解恐怖分子的抵抗意志,剥离被裹胁的民众;三是用利益抚心,通过为灾民发放生活必需品、组织医疗救护和协助战后重建等人道主义行动,争取民众支持,进一步强化军事行动效果。

根据车臣反恐作战的经验,俄罗斯总结了“侦察打击”、“巡逻打击”、“侦察伏击”等新的战法,在演习中得到了体现。所谓“侦察打击”,就是一发现恐怖武装就打,一改以前作战先侦察后打击的模式。所谓“巡逻打击”,就是在巡逻中一旦发现恐怖分子就立即打击。所谓“侦察伏击”也包括空中火力伏击,就是在情报准确时,由航空兵快速临空对恐怖分子目标进行猛烈打击。这对今后的联合反恐作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记者:中国有句老话:“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当今世界,国际军事合作日趋广泛深入。只有参与,以开放的视野面向世界,才能体现我们的意志和自信,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展示中国军队的良好形象。

此次联演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和思考,还有不少东西需要“自我消化”,通过消化来吸收。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视野不断开阔。”

中方导演部负责人:只在沙滩上沉思,永远得不到珍珠。

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应该是一支与时俱进、开放开拓的军队;

一支奉行防御性军事战略、以维护和平为目的、实行开放合作的现代化军队,更有理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以更加开阔的胸襟接纳世界;

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追求的中国军队,必然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走向国际社会这个广阔舞台,为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征程漫漫,前景光明。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