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院长:中日应避免“冷战、对抗、冲突”
[ 2007-08-28 14:2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8月28日上午,第三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及亚洲未来。以下是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大家早上好!我是第一次出席这个论坛。我想讲三点看法:

第一点,我觉得需要全面认识中日关系。全面认识中日关系含义是什么?首先要把中日关系放在我们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来看。在中国的历史上,中国受到了另外国家的伤害最大的是上个世纪爆发的中日之间的战争。但是周总理的总结非常全面,2000年我们的主流是友好的,这是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我们建交35年了,今天孙家正部长讲的观念非常好,建交35年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史无前例。在中国同外国的关系发展史上,在国际和国家的发展史上中日关系的发展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1972年中日之间的贸易在10亿美元,去年按照工藤先生的说法突破2100亿美元,35年很短的时间,增长了多少倍?35年的增长中日关系的发展是巨大的。尽管35年中日关系出新了一些坎坷,但是主流来看中日关系是大大向前推进的。

第三层含义,我认为应当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放在一个全球范围中来看。现在大家都在观察国际形势,在今天的世界上正在出现一股将会影响21世纪的大的潮流。什么潮流?大家都在讲中国崛起,印度崛起,其实正在崛起的不只中国和印度吧,亚洲有东南亚5亿多人,拉丁美洲有墨西哥和巴西这些国家,你把这些国家的人口加在一起有多少?33亿。这是我觉得当今世界上很了不起的,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国家在崛起,这就意味着世界上有很多的人生活会逐渐改善,生活质量会比过去好得多。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然在一批发展中国家崛起的大潮当中,主力军是亚洲。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印度、东盟这些国家在崛起,但是你看看中国、印度、东盟这些国家是在什么环境下崛起的?我想必须把东盟这些国家放在东亚这个环境中考虑,战后在东亚亚洲首先崛起的是日本,随后是四小龙。到70年代东盟一些国家加入这个行业。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也加入了东亚崛起的行业。我认为中国的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好离不开我们崛起的东亚的环境。

大家都知道外国直接投资对一个国家的直接发展非常重要。按照昨天公布的数字,现在进入中国的外国的直接投资达到了7500亿美元,这些资金的来源大约一半以上来自于东亚,特别是在初期。如果没有整个崛起的东亚的大环境,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可能这么好。中国的发展回过头来又推动了东亚的崛起,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这种现象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

今年1月份德国总理默克尔到我们外交学院座谈了两个小时,他说世界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是什么力量决定它的转移?我想就是东亚的崛起,所以在东亚的崛起若干年回头一看,东亚正处在一个大变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夜。当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看我们今天取得的成果才刚刚开始,而东亚要继续往前发展离不开中日之间的合作。胡锦涛主席说过中日合作两利,斗则受损。

第二点,如何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如何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同样要考虑我们今天世界的环境。在今天的世界上,由于在20世纪人类经历了非常苦难的年代,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40多年的冷战。所以,今天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两股潮流,一股潮流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另外一种潮流是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

这两股潮流都有众多的表现。这两股潮流在较量。我想21世纪人类的命运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股潮流较量的结果。处理中日关系的时候我们要考虑和平发展的潮流代表着未来,对抗冲突冷战的潮流代表着过去,这股潮流是没有前途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这样一个特点。从中国来讲,胡锦涛主席多次讲过我们在国际关系中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中国是坚决支持这股潮流发展的,这股潮流对世界有好处。

  

第二,我认为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我们的共同利益,同时妥善的处理我们之间的分歧,关于分歧问题,启正部长今天已经讲的很好了,在这里我不做更多的发言了。我认为在今天中日关系中特别要重视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安倍首相在寄语中讲到要发挥共同利益,这与中方的主张是一致的。在中日关系中我们要发现我们的共同利益,发展我们的共同利益,使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最大化。我们共同利益发展的越好我们之间的关系基础就越巩固,我们的基础越巩固,我们出现一些分歧的时候就能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处理这个问题。当前在哪些方面有共同利益呢?有众多的领域。特别是环境、能源这些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都懂得任何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有这个如此重大的成就,但是代价也是巨大的。北京的空气不大好,飞机飞抵北京上空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北京上空像一个大锅盖一样,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日本也经历过这个阶段,丰田公司的一位先生告诉我,当年日本由于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有人当场晕倒了。我认为在环境上中日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共同利益。

我们两国的关系要植根于两国人民之中,我非常同意这个看法。如果有一天发现北京的空气比以前好了,你想想这对中日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影响?你所进行的调查测验就会发现有很多的变化。日本在环境方面有很好的技术,我觉得从中国方面我们愿意利用。能源是另外一个重要的行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一种思路是中国需要能源,日本需要能源,我们可以为能源吵架,我们可以争得能源。另外一种思路是中国需要能源,日本需要能源,这是我们的共同点。中东出口到亚洲国家每桶油价要多收一美元,这分明是对亚洲国家的歧视呀?马凯主任说去年中国的GDP在全球的比重大概是5.5%,但是我们所消耗的能源占全球消耗的15%。这是很不成比例的。就说明我们在能源效率方面比较差。

日本方面,你的能源利用效率是中国的十倍。是不是可以把这样一些技术利用起来。中央一直在强调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里面很多的问题涉及到技术问题。今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气候变化使我们大家都受到了影响。在未来,我觉得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这个问题,我们如何拯救这个地球?中国和日本的能源是不是可以合作?你们有好的技术是不是可以转让给我们呢?你们利用太阳能的技术比较好,是不是可以向我们转让呢?不仅要向中国转让,而且应该向印度转让,向巴西转让,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能源利用率提高了,我们排放的气体当然就减少了,这种结果是共赢多赢的结果。所以在处理中日关系的时候要强调共同点,在共同点的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共同利益,使我们的共同利益越来越重要。

过去五年中日关系从01年到06年进入了建交最困难的时期,但是回过头看,我们只是在政治领域僵冷,但是在经济方面却有很好的发展,2001年中日贸易额是877亿美元,去年达到了2100多亿美元,按照我们的数字达到了2073亿美元,大大的增长。有一个共同利益在大家很好说话。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共同利益,这样使我们的利益变得越来越多。有一个共同利益在大家很好说话。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共同利益,这样使我们的利益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应当说这个共同利益的领域很广,所以我主张要发现共同利益,发展共同利益,使我们的共同利益最大化。

第三,讲讲我们的论坛。我认为这个论坛是有作用的。我上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觉大家的语言比较直截了当,非常好,甚至吵两句也没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吵架找出一些共同点,通过交换好的意见产生一些好的思想火花,这些思想火花回过头来可能促进我们共同利益的发展。这样非常好。而且我们还搞民意测验,民意测验本身就是促进人民思考的形式,促使大家思考。什么是我们的共同利益?通过我们会上的讨论和会上发表的看法带给公众,把中日关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放在建交35年大的趋势中,放在全球世界中你就会发现中日关系非同小可,中日关系世世代代友好,不仅是中日两国人民的福音,是亚洲人民的福音,也是世界人民的福音。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整理自现场速记)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