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北宪:中日媒体可以发挥报道以外更大作用
[ 2007-08-29 14:3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8月29日上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北京-东京”论坛进入第二天。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及亚洲未来。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刘北宪发表了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在刚才王英凡的演讲里提到了媒体在推动日中关系发展方面所应该起到的作用,这给了我们很深厚的期许,让我和朱灵总编辑深感责任重大,对于媒体在中日关系中的作用或许可以用错综复杂、悲喜交集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一方面,由中国日报、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连续三年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媒体是两国民众了解对方的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我看到这个数字,这个比例在逐渐增长。因此,在中日关系上新闻媒体向本国民众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对两国民众相互认识和相互理解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另一方面,调查又显示出对于双方媒体报道的客观性,两国的民众态度均存在疑问。应该说,在两国建交35年以来中日的媒体工作者及时报道了对方国家许多的情况,为增进两国民间的相互了解做了许多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报道中也确实存在着诸如信息不客观,或者是不准确以及微观的认识与整体的把握还存在差距的种种问题。

对此,我在昨天的媒体组讨论中也举过一些例子,例如关于中国的食品在日本产生食品安全轩然大波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在日本国内一直对中国的食品安全有过种种的报道,但是我昨天上午得到了一个数据,日本方面07年7月20日公布了对所有国家进口到日本的食品监控统计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日本对中国食品的抽检率是最高的,达到了15.7%。但是整个数据显示,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是所有输日食品中最高的,达到了99.42%。欧盟输往日本的食品合格率是99.38%,排在第二位。而美国输入日本的食品合格率是98.69%,比中国和欧盟都要低。  

另外,在今年上半年有一个数据,中国输日食品的合格率是99.42%,而日本输往中国的食品合格率是98.9%。我并非是说中国输往日本的食品合格率还有不到0.6%的不合格是可以容忍或者是可以忽略的,我只是说日本公众是不是知道了另外的99.42%呢?在对一个微观的事实把握和整体宏观的认识上是否还存在着一些被忽略了的现象呢?当然,不可否认,中国媒体在介绍日本的时候也有雾里看花的现象。

我记得,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报刊和电视节目中有关日本的报道几乎是清一色的宣传,除了大量的中日友好的事迹以外,主要是集中在日本科学技术的先进,国民生活的富裕,家用电器的丰富,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等等物化的方面,而对日本的社会以及日本人精神层面的报道应该说少得可怜。2002年8月,日本的一个大学生对广岛市的四家书店销售的有关中日关系的图书状况与内容做过一次调查,他的分析说,发现日中关系方面的图书负面宣传中国和正面宣传中国的比例是9:1。去年的论坛上,日方一位代表曾经说过,在当前媒体对于中日关系的作用与其说是推动相互理解,不如说是放大了相互的误解。当然这只是这位日本朋友个人的观点。

我还清晰地记得,去年日本媒体组的代表还说了两国政府要客观清晰地报道两国的情况,对此两国媒体应该如何做呢?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媒体可以发挥出报道以外更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中国日报在三年来连续通过北京—东京论坛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媒体一般都有非常广泛的政府、社会和商业关系,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特点,通过举办一些大小不等的交流会议和活动来切实增加两国新闻媒体以及各界的交流。这样的活动尽管受众有限,但是通过媒体的传播,其深度和实际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中日媒体应该走进对方的舆论空间。今年5月中国新闻社举办的《中国新闻周刊》创立了日文版,到现在已经出版了三期。每月在日本用日文来出版发行,进入了日本的许多书店、超市以及地铁站、火车站。通过这样的媒体介绍,对方国家的民众可以较为全面、真实地了解到对方国家的实际发展状况,至少可以成为他们了解对方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性的消息来源,这样有助于中日民众对对方国家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

第三,双方的媒体应该增加基础性内容的报道。一位专门从事传播学研究的日本学者在研究中日两国的媒体现状后指出,两国在对对方国家的报道上都存在偏向性问题。集中于政治的突发性的热点事件的报道比较多,而对两国一些基本的情况关注度不够。昊苏会长刚才提到,他看到了现在中国电视节目里正在播放有关日本的风土人情和方方面面基本情况的介绍,我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四,应该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相互交流。这一点在论坛上中日双方的代表就达成了共识。我们在昨天的小组发言中也提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像刚才松本先生说的,中国现在要举办奥运会,这和日本当初举办奥运会的情形是有相似之处的。日本朋友有时候觉得看中国有一种模糊的感觉,似乎还没有触及到中国真正的社情民意,这一点我们也深有同感,因为中国的发展变化速度太快,就是我们自己也身在其中还有不能理解的地方,面对每天出现的新事物和新观点还有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又何况日本朋友呢?

当然,我和两次主持了媒体组论坛的牧村先生都有一种紧迫感,我们不只是看到眼前现象的存在,而不去想办法解决这种存在的问题。北京—东京论坛已经举行三届了,我和牧村先生以及我的中国同行和牧村先生的日本同行都希望能够在沟通中吸取对方更多的、有益的、有建设性的建议,能够改变目前媒体在推动中日关系进步方面还存在不利的状况。当然,昨天我听到中国日报的高岸明先生介绍说,中国日报已经和日本的媒体在互换稿件,而且这种互换的稿件不经删节地在对方的媒体上予以刊登。我觉得这是非常良好的一小步,希望这一小步能够推动中日媒体交流更加前进一大步。

对于媒体对中日关系的作用和影响力,对于媒体应该如何报道对方,其实无须更多赘述。目前最为重要的是,两国的媒体能够切实在这方面展开一些行动,要扩大理解,扩大互信,共同创造中日乃至亚洲的和谐、友好的未来,这是我们对中日双方新闻界共同的期许。谢谢大家!

(信莲)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