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今年恰好是冷战爆发六十周年。1947年春夏,美国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从而揭开了冷战的序幕。作为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两大主角,如今美俄两国似乎正在进行激烈的地缘政治较量,它们横眉冷对,怒斥对方的“邪恶”行径,同时迅速在一些关键的地缘战略地带,部署战力,偶尔还玩一些刺激性的“猫鼠”游戏,力图构筑各自的战略优势。美俄正是以这种冷战岁月中司空见惯的地缘政治手段,来纪念冷战爆发六十周年,真是让人感叹不已。但谁又能想像,当许多人都在猜测,甚至期望“新冷战”将要爆发时,美国精英对于俄罗斯却充满着期望、甚至寄予好感。
“不要因为俄罗斯没有充分实现自由民主,就猜测俄罗斯会走向专制。”上个月中旬,美国著名战略家、当初因苏联解体而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弗兰西斯?福山在《俄罗斯模式》一文中如此断言。他认为,“俄罗斯的未来不是必然与其过去相关。现代俄罗斯已经筑造而成,国际环境的机遇将会促使俄罗斯做出正确的选择。”
持此观点的当然不是福山一人。几乎是在福山文章发表半个月后,基辛格,这位冷战高潮时纵横捭阖的风云人物也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将普京的主动权排除在外》的文章,文中写道:“美俄面临着同样一个世界秩序,威胁和前途都远远超过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能够应对的境界,无论这个国家有多强大……美俄不再为全球领导力而竞争。两国军事设施也不再相互瞄准,而是指向更大的隐患。” 这正是美俄精英相互观察的真实写照。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制度变迁,俄罗斯和美国在社会制度层面有了一些共同点,双方精英在价值观方面有不少共同之处。美俄精英的交往和了解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像。这也是维系美俄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于一般国际观察者来说,这一基础似乎正在被忽视。
别以为美俄在死磕
不过,还是有一些人对此不解。毕竟,俄罗斯似乎已经被美国逼到“墙角”了,不仅失去了东欧伙伴,而且也失去了中亚、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三国,边界线退缩到300年前,地缘战略空间受到很大的缩减,加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军事力量的大幅度滑坡,大家心里都会有所猜测,“强人”普京一定会有所作为的,尽管俄罗斯在短时间内不会再度崛起。
普京真的这样做了。他没有藏头缩尾,而是索性撩起衣服,当面向美国展示其强劲的肌肉,显示俄罗斯男子汉的气节,不怕同美国进行力量对抗。于是,那张上半身赤裸的普京照片这个月被世界所有媒体转载,中国一些媒体也“不甘示弱”,纷纷在显著位置刊出这幅照片。事实上,不少人已经忽视了,俄罗斯本身并不愿意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因为那不符合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发展以能源为核心的俄罗斯经济,振兴俄罗斯的国力,才是俄罗斯的真正战略方向。但普京之所以这么做,其目的就是要美国正视俄罗斯的存在,并尊重它的战略利益。
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与美国当前的战略考虑实际上是吻合的。早在“9?11” 事件刚发生时,普京就与布什称兄道弟,对美国安慰倍加,柔情似水。只是到后来,普京发现美国似乎并不领情,继续压制俄罗斯战略利益,并在其近邻地区搞“颜色革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时,才迅速出手,恢复前苏联对付美国的一些博弈手段,令美国惊怒交加。在美国的大战略布局中,俄罗斯始终被视作未来的战略对手。因此,美国想在伊拉克战事平息之后转向应付俄罗斯,防止其成为一个有力的挑战国。只是当前美国处境不佳,它不仅深陷伊拉克泥潭,还 面临阿富汗局势不稳、塔利班“基地”组织卷土重来的威胁。同时,又鉴于俄罗斯庞大的核武库,美国只能采取柔性攻势的手法,即通过“颜色革命”、修建绕过俄罗斯的能源管线、在其周围部署防导系统,渐渐地给俄罗斯套上绳索,使其动弹不得。
事实上,美国的战略对手很多时候是人为制造的,在美国没有从伊拉克、阿富汗脱身之前,美国不可能把俄罗斯设为新的战略对手。这倒不是说美国的力量不够使用,而是指美国最高层的战略决策容量不够。战略对手过多,必然导致美国决策中枢的“死机”。
从这个角度分析,前面的困惑便有些释然,即虽然俄罗斯目前的力量无法同美国抗衡,但是如果它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时间切入点,拉开同美国正式较量的架势,美国拿它也没有办法,而俄罗斯反而赢得了一个敢做敢为的大国名声,俄罗斯迫切需要这种声望,以确保它的战略利益特别是战略空间和能源利益不会受到美国的侵犯。这真是普京的过人之处。
不必对假想中的美俄“新冷战”庆幸
事实上,近年来,美俄屡屡有所“军事”表示时,有些旁观者就会产生一种“庆幸”的感觉。他们暗自在思考,如果美俄之间出现“冷和平”或“新冷战”,对我们可能有什么好处。在中国,也难免会有人认为,俄罗斯的出头至少可以让中国减轻一些战略压力吧。恐怕未必。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来看待当前的大国关系和大国利益。
大国和普通国家不同,它的利益概念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对于普通国家来说,发展经济、获取财富似乎是唯一的利益取向。但大国不一样,它必须在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获得棋手的座次。大国应该在国际政治游戏中成为主角、游戏规则的制订者和国际政治话语体系的诠释者,而不应该沦为国际政治游戏的看客、追随者和附庸者。大国只有成为真正的大国,它的战略利益、经济利益才会得到保障。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必然具备大国应有的品质。从大国的角度看,中俄之间的明显区别是,前者姿态很低,尽量避免大国的锋芒,但仍然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角和棋手;后者乃需要张扬个性,需要展示肌肉,才能挤入棋手的行列,甚至成为与美国单独对弈的棋手。中国之所以成为重量级棋手,是因为当前世界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的个性,中国的能量才得以爆发。一旦回到冷战状态,中国必然成为全球大棋局的看客和追随者。回顾历史,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在万隆会议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度影响了国际体系的话语权,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棋手。但后来美苏冷战加剧,主导了国际局势,中国丧失了棋手地位。冷战终结对中国是幸事,中国成为“和平红利”的受益者,成为“全球化”的幸运儿。
当前中国与西方经济体系的互相依存度非常高,而在政治上中国又与俄罗斯结成了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美俄如果对抗,必然压缩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空间,迫使中国在“东风”和“西风”中做出选择,这不符合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更主要的是,一旦美俄“猫鼠游戏”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主轴,中国将失去一个有分量的棋手的地位,从而变成一个看客,无法在国际游戏规则制订中保护自己的利益。如果美俄之间仅仅是在玩“心跳”的游戏,中国就更冤。中国有自己的战略利益、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无需购买门票去观看美俄那些老调重弹的表演。(作者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俄罗斯中亚室主任。)(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