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饺子”原音照搬
曾经闹过笑话的菜名是如何翻译的呢?“童子鸡”已经正式跟“没有性生活的鸡”告别,而改成了“春鸡”,“叫化鸡”则被规定为“乞丐鸡”。在讨论稿里,记者还找到了一些比较有创造性的译法,“田园素小炒”规定为“让素食主义者高兴的菜”。
对于一些中文菜名用英文是表达不了的,比如“馄饨”有些地方也叫“云吞”,中文字面意思是“吞下云彩”的意思,常见的“鱼香肉丝”是该翻译成“有鱼香味的肉片”,还是“用蒜味作料做的猪肉条”?还是干脆就叫“川味肉片”呢?
据记者了解,在讨论稿中,对这类菜名也有规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且也被外国人接受的传统食品,本着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原则,全部使用汉语拼音,另外,具有中国特色的且被外国人接受的,但使用的是地方语言拼写或音译拼写的菜名,也保留其拼写方式。
这样的菜名有“佛跳墙”、“锅贴”、“窝头”、“蒸饺”、“油条”、“汤圆”、“粽子”等。
新译名将在全国普及
为中国菜肴制定标准的英文名称的任务非常艰巨,但这十分必要。在菜单上,老外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家常菜被翻译成稀奇古怪的名字。很多名字让他们大倒胃口。
制订过程中,北京市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牵头有关机构,搜集了1万份餐馆菜单用于研究和分类。
这个翻译委员会由20名志愿者组成,其中有英语教授、餐饮行业经理以及多数来自美国的“外国专家”。该学院翻译委员会的初步目标是提供在200家三星级以上餐厅最常见的1000种菜肴的官方英文菜名。
尽管这个任务似乎相当艰巨,但冯教授表示,委员会将在11月份之前在网上公布初步整理的结果。
“餐饮店不会被强制要求按这套新的英文菜名制作菜单,但是,如果这些英文名被比较高级的酒店餐馆采用,它们可能会流向全市小型、非星级甚至还没有营业执照的餐馆——这样的餐馆估计全北京有10000-40000家,随后还会扩散至全国。”冯冬明说。
为避免这样的跨文化沟通仅仅停留在菜名的层面上,该学院还准备实施一个项目,培训酒店服务生用标准英语向用餐的客人介绍菜品及点菜。
讨论稿公示后,有网友批评翻译名字后面跟着的简介太长了,应该要尽量简短。另有网友说,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菜名叫法各具特色,翻译得不伦不类,反而丧失了中国的文化特色。一些网友也表示,其实无须为迎合外国游客而翻译菜名,如果要与国际接轨,不妨给菜品配图,在图片的旁边用英文表明食品的原料。另有提议说,菜名直接写汉语拼音,再配图片和英文说明就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