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高中生喜欢当中国“交换生” 交换项目火爆
[ 2007-08-31 10:34 ]

“中国之行改变了我的一生”

20多年过去了,美中高中学生交换计划已经结出硕果。一些当年参加该计划的美国学生日后从事了与中国有关的职业,成为中国事务专家或者中美交流的执行者。1986年首批赴华的美国交换学生本·利伯曼是其中的典型。

“中国之行改变了我的一生,”如今已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的利伯曼在电话采访中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诉记者。

利伯曼说,当时中美相互了解很少,选择去中国完全是出于一种对异域文化的好奇。但自从踏上中国的土地后,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善良与热情,并深深地为之着迷。

“尽管当时中国物质条件不如现在好,但中国人民非常照顾我。”利伯曼说。

利伯曼当时住在景山学校老校长贺鸿琛家中。贺校长一家对这个美国小伙子关怀备至,从饮食到起居,都是尽己所能为利伯曼提供最好的待遇。

生性活泼的利伯曼很快就和中国学生打成一片。“我的中国话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学的,”利伯曼操着地道的“京腔”说。中国同学还给他起了个中文名,叫“李本”,他一直使用至今。

回到美国后,利伯曼更为执着地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为了不丢掉中文,他利用暑假到中餐馆打工,顺便练习中文。

中学毕业后,他选择了耶鲁大学中文系,后来又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研究中国法律。他还在北京当过一年律师。现在,他每年都要去中国几次,每次都会去原来住过的贺校长家作客。

“每次到北京,感觉就是回家了,”利伯曼说。他亲热地管贺校长叫“姨父”。每次去北京之前,中国“姨父”就会在电话里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对他说:“comehome,comehome!(回家来吧!)” (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