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机”轰炸潜艇围追 海军支援舰队轻松应对
[ 2007-08-31 10:41 ]

潜艇“失事”,移动式救生钟大显身手。

黄海海面上,861号远洋打捞救生船翻卷着浪花,拖着长长白色航迹,疾速向某海区抵进。10分钟前,该船接到来自深海“龙宫”的求救信号:我艇遭“敌”攻击遇险,现坐沉于×××米深的海底,请求救援!

“险情”就是命令!861船舰载超黄蜂直升机立即飞临“失事”海区,展开空中搜索。海面上,旋转的机翼激起阵阵浪花。5分钟后,直升机报告:“我已发现‘失事’潜艇。”

“我船正前方500米处发现浮标。”笔者站在861船顶层甲板上,通过望远镜看到,“失事”潜艇释放的两个橘黄色浮标,正随着涌浪在海面上下起伏。

抛锚固定船位,两艘救生艇立即被吊放至海中,将打捞钢缆牢牢系在失事浮标上方,绞车伸出长长的巨臂,开始起吊失事浮标。

没多少工夫,援救作业队接通了失事浮标内与艇内联系的电话。被困“失事”潜艇艇员胡金楷向救援指挥所汇报:“艇员情况正常,×舱再生药板已经用完,二氧化碳浓度接近超标,需要通风换气。”

马上,援救作业的潜水员耿卫杰身着潜装下水,检查“失事”潜艇姿态和救生部位,清理救生平台,并迅速将供排气软管与“失事”潜艇救生部位进行对接,并成功实施了通风换气。几分钟后,医疗人员对艇内二氧化碳浓度检测结果显示,艇内空气恢复正常。

救援工作关键时刻来到了。担负救援任务的官兵,运用移动式救生钟援救“遇险”官兵离艇。

救生钟援救分“干救”和“湿救”两种形式。“干救”即救生钟与潜艇救生平台的升降口相对接,艇员无须暴露于海水而直接进入救生钟;“湿救”即是将救生钟停泊于失事潜艇上方,艇员着潜水装减压脱险出艇后,沿导索进入救生钟内。使用救生钟救援因其成功率高而备受世界各国关注,尤其是在未来信息化战争空前残酷激烈的情况下,就更显得举足轻重了。

此次采用的是“干救”救援法。救生钟操纵员汤中亮等3名潜水员依次进入救生钟。一系列精心的准备工作结束后,救生钟在巨型船吊和甲板绞车的牵引下,缓缓潜入海中,与“失事”潜艇进行对接。

该船前甲板上,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分别在高压氧舱、担架、船潜水梯入口等处就位待命,航空兵舰载直升机的驾驶员们也早早进入驾驶室,做好随时进行救助的准备。

由于救生钟对海况、海流和能见度等要求非常高,这在整个营救过程中,是难度系数最大的一个关键环节,一旦对接不上,救援即宣告失败!

1分钟、5分钟、10分钟……甲板上等待的人们个个屏住呼吸,双眼紧紧地盯住颤动的导缆,焦急地等待救生钟对接成功的消息。30分钟后,救生钟内传回消息:救生钟与潜艇对接成功!

紧接着,救援人员采用电话和敲击信号的方式与“失事”潜艇内进行联系,并将部分“遇险”艇员救至救生钟内。

宋岩因为“重伤”,是第一个被救入救生钟的艇员。接着,其他第一批潜员也进入救生钟内。

指挥员下达了“起吊救生钟”的命令。

“出水了!”10分钟后,当救生钟安全浮出水面时,甲板上欢呼雀跃。安全获救的潜艇艇员宋岩刚被大家从救生钟抬上甲板,一直守候在甲板一侧的医护人员立即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

演练圆满结束,有关人士称“此次演练全面检验了该作战支援舰支队的全面保障能力”。(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