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国人做一个自信中国人
[ 2007-09-03 11:41 ]

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

要让国民真正感觉到同外国人是平等的,而不是低人一头,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改变某些隐性标准。直至今日,我们许多单位接待外宾的规格还是高于内宾,而在外宾里,又是接待富豪和西方人的规格高于其他人。刚刚发表的我国食品安全白皮书里说,全国食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从去年的77.9%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85.1%,多年来中国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我们有理由期待,国内的食品消费者将能够和吃中国出口食品的外国人,享有同等的安全感,而不必等到外国人批评抵制,才开始密切审视食品安全。

中国人要自信,平等的文化观也是不可缺少的。由于逼迫中国打开国门的是西方列强,随之而来的是西方文化的渗透,中国人难以避免地以“中西文化”之辨,取代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的深入体察,对于西方文明以外的他种文明,更是知之甚少。所谓的“东方文化”,其实指的是中国文化,而所谓中国文化,指的仅仅是汉文化甚至儒家文化。同时,正如余秋雨先生所指出的:“我们又常常有一个误会,把许多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看成是西方文化,而一说西方文化又立即产生民族主义的防范心理。”这个背景,阻碍了以平等态度对待外来文化,让人难以欣赏各种文化中的精华,而割舍其糟粕。在中国贫穷积弱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中华文明中的落后部分,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中国刚开始强大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文明优于西方文明,显露出一种文化自傲。

许多人看到国际政治中比比皆是的弱肉强食现象,便以为国际社会中没有任何平等道义可言,只有赤裸裸的利益。在中国面临亡国威胁的年代,当大国争霸仍是世界政治的主要特征时,产生这种想法情有可原。但是,既然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平等一员,国力又有所增加,就应当想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为国际公道,为保护人类共同拥有的家园———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抱着“西方过去做过的事,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做”的态度,以破坏生态平衡来攫取资源,以傲视的姿态对待穷国,为获利而不择手段,是不会赢得国际尊重的。

提高国民自信的根本,在于建设一个平等、公正、民主、和谐的社会环境,让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国家。在认同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的同时,以平等之心对待他国,遵从人类的共同精神价值,才能继承从孔子到马克思的宽阔胸怀,在包容中树立民族尊严。(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