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备透明:展示负责任与自信的大国形象
[ 2007-09-05 14:35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8月3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紧急约见联合国裁军事务办公室负责人,向其通报中国在增加军备透明度方面的两项决定:中国从2007年起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恢复参加联合国常规武器登记册,并同时提交《2006年中国军费开支表》和《2006年中国常规武器转让情况表》。9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此发表谈话称,此举是中国进一步提高军事透明度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军事互信的积极态度。

军备透明度的两项制度

军备透明度是描述一个国家制订的表述其单方面意图、原则和进一步公开其军事能力和军事活动的措施的词语,通常以政府发表的声明、文件等方式承诺某项义务、放弃某些权力或公开有关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面的政策等。中国此次向联合国提交相关文书属军事透明度所要求的信息交流范畴。

具体而言,中国此次加入或恢复加入的两项制度中,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源起于1980年12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裁减军事预算》第35/142号决议。决议要求所有成员国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年度军费报告,再由秘书长呈报联合国大会。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参加这一制度。

《常规武器登记册》是1991年12月第46届联大通过的第36号决议案《全面彻底裁军》的《军备透明度》的附件,其中列出了作战坦克、装甲车、作战飞机、军舰、导弹或导弹系统等7种需要登记的武器装备。1993年起,已经有160个成员国一次或多次向登记册提供本国武器进出口情况。

中国的军备透明度并不低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积极参与国际军控条约和机制,致力于循序渐进地扩大军事透明度。近年来,中国政府和军队在军事透明上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不仅连续发表国防白皮书、军控与防扩散白皮书、航天政策白皮书等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及军控和裁军方面的白皮书,还参加了国际上几乎所有涉及军控与防扩散的机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各国军队保持着频繁的交流与接触,近5年来就18次同其他国家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2005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向外军领导人敞开大门。从总体上看,中国军备透明度程度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

增加军备领域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能够提高信任,减缓紧张,加强区域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且能够有助于约束军事生产和武器转让。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主张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战略意图上是完全透明的。

增加透明度是自信与负责任的表现

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各国都有单独和集体自卫权。即便增加军备透明度可以起到增信释疑、促进国际和平安全与稳定的作用,但也要遵循“不得损害各国的安全需要”的原则。各国往往根据需要,并考虑到本国国情,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进行透明。而中国不断采取措施,增加军备透明度,既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军队面向世界的自信态度。

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指导下,中国积极适应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和安全形势的需要,建设与发展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军事力量,有助于维护世界战略平衡,为我国和世界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而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加自己的军备透明度,不仅是落实中国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新安全观的具体举措,也有助于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会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军控与防扩散机制,采取更多的军备透明措施,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为维护和平与稳定、增进相互了解做出贡献。(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副秘书长 滕建群)(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