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获奖答词:诺奖答词中唯一一份中文手写
[ 2007-09-11 09:54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直到现在,中国大陆的科学家还未叩开过诺贝尔殿堂的大门。然而从1957年至1998年的41年间,却先后有6位美籍华人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平均起来,大致每10年就有一位。就奖项而言,除了李远哲获化学奖外,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崔琦5人均为物理奖获得者。

  丁肇中

由于在实验室用高能加速器发现了新的J粒子,丁肇中与希特同时获得197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丁肇中于当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接过由瑞典国王颁发的奖状、奖章和奖金支票之后,便发表了这样一篇答词: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的最大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古话:‘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种落后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的害处。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究,而避免实验工作。

“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脱离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注意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这篇答词是用中文书写而成的,不仅言简意赅,而且意味深长,在当时曾经博得许多人的赞叹。丁肇中的这一做法并非一时冲动或登台作秀,他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这么做的。

祖籍山东日照的丁肇中,1936年出生在美国。由于其父亲学成回国服务时正值抗战,所以他未到周岁时,便随父母先后到过南京、合肥、重庆、天津、青岛、台湾等地,颠沛流离,跑遍了大半个中国。1956年,20岁的丁肇中留学美国,此后才定居在那里。尽管贫困的故乡和动荡的神州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少欢乐,但故国的山河给他留下了无法抹去的记忆。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至1976年时已有75年的历史。领奖前,丁肇中曾认真翻阅有关的资料。在众多获奖者的答词中,有英、法、德等多国文字,但就是没有一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使得他的心情无法平静。因此他不顾美国官员的劝阻以及当地没有中文打字机的困难,毅然用中文手写答词。

这份独特的答词向世人宣示:使用象形文字的华夏儿女,不仅在历史上有过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四大发明,即使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在世界科技的前沿占有一席之地。(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肖亭)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