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让人们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名誉所长、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布朗发表在美国《世界观察》上的一份长达141页的报告《谁来养活中国》,描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前景:伴随着水资源日益短缺,高速工业化进程对农田的破坏,人口的急剧膨胀,中国在21世纪初期将无法独自养活10多亿人口,那时大量粮食进口将可能引起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世界粮食供应,甚至政治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布朗的文章曾被“中国威胁论”的制造者所利用。
2005年9月,布朗在北京说:“我的新书的名字是《向中国学习》,我非常赞赏中国过去的发展成就,希望让人们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未来的希望。”
中国人能够养活中国人。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2321.7亿斤,比去年增加43.9亿斤,实现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四年增产。夏粮和小麦亩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目前早稻收获已近尾声,产量有望与去年持平或略增。
在上年基数较高、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实现的今年夏粮丰收,主要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各地各部门将农业生产纳入到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大盘子中进行科学而有效地运作。
自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以来,2004年粮食生产恢复的势头得到保持。今年中央继续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规模达到427亿元,比去年增长63%;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民培训等4项补贴资金共计87.7亿元,增长47.4%;国家及早公布了继续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并明确了最低收购价不低于去年水平,有力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落实城乡统筹 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礼记·礼运》的《大同篇》中,有这样的几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年老的各有适当的归宿,年轻的各有一定的用处,年幼的各有应得的成长条件,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有受到赡养的权利。儒家理想的“大同世界”景象,正在21世纪初的中华大地上逐步实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四中、六中全会又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不断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十六大以来,一些省区市按照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陆续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覆盖了1509万人。到今年6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都已经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2068万人。
基于这一工作基础,在去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一项重大决策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作为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覆盖全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从这一刻开始建立。
2005年8月,国务院决定加快合作医疗推进步伐。中央要求到2008年,农村合作医疗要覆盖全国80%的县市,中央财政对参保农民的补助由10元提高到20元。2007年初,实现上述目标的时限更是被提前到今年年底。
此外,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从2006年开始,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在税费改革之后进一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包括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以及扶贫事业、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可以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农民艰苦奋斗之外,国家、社会可以给农业以更多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向前发展。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使国民经济各产业形成更协调的关系,保证国民经济更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来源:新华网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