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萍笑对人生,她是宁夏人民的骄傲。 宋克强 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宁夏书画院的小礼堂里,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进来,在沈利萍脸上跳跃着。
50岁的沈利萍,一生演绎了很多角色,女儿、妻子、教师……让她刻骨铭心的是两个平凡的角色:一个是画家,一个是母亲。
“人,做什么就做到无悔,问心无愧就好。很多人都向往安逸的生活,可是我的一生却注定要吃苦”
1993年7月23日,银川民航机场那次特大空难是沈利萍心中永远的伤。
飞机上108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中只有40人生存下来,当时沈利萍12岁的儿子王嘉鹏和她的丈夫也在这架飞机上。
得到消息的沈利萍赶到医院后看到的是一张病危通知书和两张诊断书。医生断言,除非有奇迹发生,就是保住了嘉鹏的生命,他的一生也将在轮椅上度过。诊断书和医生的话没有将脆弱的沈利萍击垮,从那一刻开始,她知道自己的肩膀是这个家的全部支撑。
为了让儿子得到更好的治疗,1993年9月27日,沈利萍带着嘉鹏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北京,沈利萍租住在一个废弃木材厂的院落里,在噩梦劈头盖脸的那5年,她对儿子、对事业的爱靠的是信念。
沈利萍租住的木材厂陆续住进了很多患者家属。每天凌晨,总能听见家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些白天在亲人面前强颜欢笑的人们,总在夜深人静时洒下止不住的泪水。拯救孩子先拯救自己,沈利萍找了一块木板,夜晚回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后静心作画,每天凌晨过后坚持创作两个小时。那样的生活,或许只有沉浸在画的世界中,才能把一切痛苦暂时忘掉。
那段日子,沈利萍创作的《厚土》获自治区成立40周年美术书法大展一等奖,《黄河船工》获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和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美展银奖,《黄河的主人》获宁夏美术书法作品展银奖。
“感谢儿子那么懂事,为了做他的榜样,我这个母亲一分钟也不敢懈怠,不能游戏人生”
早上5点赶到康复中心,晚上11点回去,沈利萍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用软皮尺度量嘉鹏腿部的长度和各部位的粗细,认真将数据一项项记录在本子上,与前一次的数据进行比较。她强迫嘉鹏加大训练量,除了完成医生的训练安排外,她还要求儿子用锻炼大腿、胳膊、腹部肌肉的方法来弥补腿肌的不足。苍天不负有心人,被医生宣判终生瘫痪的王嘉鹏,终于离天轮椅站了起来。
12岁到17岁,少年到青年的5年里,王嘉鹏是在病床上度过的。病床上,嘉鹏利用电脑软件学完初中、高中课程。他跟母亲说:“妈妈,你知道什么是天堂吗?天堂就是那些穿着校服的孩子每天出入的学校。”1998年2月,王嘉鹏凭借自身的实力和自信考上了挪威菲尤尔红十字挪迪克联合世界学院,成为联合学院86个国家的学生中唯一的中国人。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在我的心目中,儿子就是英雄,我后半生的母亲角色是儿子成全的。感谢儿子那么优秀,那么懂事,为了做他的榜样,我这个母亲一分钟也不敢懈怠,不能游戏人生。”沈利萍说,“儿子是母亲全部的课堂,感谢我的儿子,是他让我把母亲这个词汇演绎得这么完美。”
儿子说:“妈,你怎么永远都不停下来?我一直在追赶你,却永远都赶不上”
1999年,第36届世界残疾人滑雪比赛在挪威举行,嘉鹏被学校选派参加比赛。报名时,嘉鹏的参赛国家是挪威,如果以这个国籍报名拿到金牌的话,将有一大笔奖金和如潮的荣誉随之而来,对空难后日子窘迫的家来说,大笔奖金是嘉鹏对母亲很好的报答,可嘉鹏是中国人啊。
犹豫中,嘉鹏一个电话打回中国:“妈妈,我要以中国国籍报名参加比赛,我要更改参赛国籍。”听完儿子的话,
沈利萍坚定地说:“儿子,改!”那次比赛中,王嘉鹏为中国争夺到两枚金牌,赛后他告诉母亲:“妈妈,高高升起的五星红旗是为祖国升起的,也是为您升起的。”
回味过去梦魇般的日子,沈利萍说:“那些艰难困苦,对很多人来讲是无路可走,我和儿子在无路可走的状态下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
今天的沈利萍似乎更加忙碌,忙着创作,忙着在世界各地举办画展,还被清华大学、迈阿密大学等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儿子说:“妈,你怎么永远都不停下来?我一直在追赶你,却永远都赶不上。”
嘉鹏习惯每隔几天从挪威打来电话。
接听电话时,沈利萍总是故意把声音提高几度,用最温婉坚强的声音告诉儿子:“别担心,妈很好。”
代表感言
一个人,只要专心对待生活,奇迹总会在山重水复处出现。
我喜欢用画笔把心中看不见的无形情思转化为可见的笔墨色感。在一张白纸上涂抹,把人生的感情、审美、追求和未来的梦想都在这张纸上展现,是一件多么快乐和欣慰的事。我深深爱着我的职业,在这个职业里,我找到了一种能够诠释生命和讴歌生命的最佳途径。
【个人档案】
沈利萍,宁夏书画院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曾荣获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当代中国青年书画展优秀奖等多种奖项。代表作为国画《厚土》、《黄河船工系列》,线描《鸟的天堂系列》等,2001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母亲”称号。(来源:中广网 编辑:夏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