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国家统计局:交通运输业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2007-10-09 10:13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党的十六大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运输结构,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运输快速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交通运输业全面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各部门积极开发和应用高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全力保证运输安全;同时,深化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交通运输市场机制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四年中由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和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在各行业全面发展的形势下,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形成了更加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2006年末与2002年末相比,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由1608150万人增加到2024158万人,年均增长5.9%;旅客周转量由14126亿人公里增加到19197亿人公里,年均增长8.0%;货运量由1482737万吨增加到2037892万吨,年均增长8.3%;货物周转量由50543亿吨公里增加到8895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5.2%。

二、铁路运输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2002年到2006年是建国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最多的时期,特别是2006年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达到1553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149.0%,年均增长20.4%,比“七五”和“八五”十年完成投资的总和还要多。巨大的投资完善了铁路基础设施,实现了我国铁路机车和客、货车的更新换代。

2002年到2006年,国家铁路正线延展里程由8.4万公里增加到9万公里,增长了7.3%;国家铁路复线里程由2.3万公里增加到2.5万公里,增长了9.1%。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7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三,比2002年末增加了0.5万公里,增长7.2%。其中,国家铁路6.3万公里,增加0.4万公里,增长6.5%;合资铁路0.9万公里,增加0.1万公里,增长16.8%。

2006年末,在全国铁路机车中内燃、电力机车比重达到99.3%,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国家铁路电气化里程达到2.3万公里,电气化铁路比重由2002年末的29.2%提高到37.0%,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2006年末,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为1.8万台,比2002年末增长11.1%;客车拥有量为4.3万辆,货车拥有量为56.5万辆,客、货车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8.2%和23.1%。

由于基础设施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2006年,全国铁路客运量为125656万人,旅客周转量为6622亿人公里,货运量为288224万吨,货物周转量为21954亿吨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19.0%、33.3%、41.1%和41.5%,年均分别增长4.4%、7.4%、9.0%和9.1%。2006年全国铁路客货运输量、国家铁路运输收入、运输生产主要指标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高起点上再创历史新高,客运量、货运量、换算周转量、运输密度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约四分之一的换算周转量。

2002年到2006年期间,全国铁路实行第五次大提速,并开通了Z字头直达列车,增加了多对“朝发夕返”和“晚发朝至”的列车,也使得“一小时交通圈”半径扩大,并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实现铁路公交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提速的同时,铁路部门进一步改善站容车貌,使得客车更干净、更舒适,货车更便捷、更专业,服务更周到、更人性化。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正式全线建成通车,是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其中,昆仑山隧道全长1686米,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清水河大桥全长11.7公里,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特大桥;唐古拉山车站海拔5068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冻土地段时速高达100公里,是目前火车在世界高原冻土铁路上的最高时速。青藏铁路的建成改写了西藏自治区不通铁路的历史,标志着我国铁路筑路技术的飞跃。据统计,从2006年7月1日通车到年底仅半年时间,青藏铁路客运量已达110万人,货运量为871万吨。

三、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农村公路建设明显加强

2006年末,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4.5万公里,比2002年末增加2万公里,增长80.4%,年均增长15.9%。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区、市)都建有高速公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000公里的省(区、市)达到6个。

在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就。2006年末,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已达到302.6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省(区、市)达到16个;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的98.3%,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的86.4%。由于农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2006年末我国公路密度达到36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2年末增长95.8%,年均增长18.3%。农村公路的发展大大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和出行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为农村加快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6年我国公路客运量为1860487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0131亿人公里,货运量为1466347万吨,货物周转量为9754亿吨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26.1%、29.8%、31.4%和43.8%,年均分别增长6.0%、6.7%、7.1%和9.5%。

2006年全社会公路运输集装箱3518万标箱(TEU)、货运量36748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150.7%和145.6%,年均分别增长25.8%和25.2%。

道路运输网络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私人汽车的快速增长。2006年末,全国私人汽车保有量已达2333万辆,占全部民用汽车保有量的63.1%,比2002年末增长140.8%,年均增长24.6%。其中,私人载客汽车1824万辆,占私人汽车保有量的78.2%,比2002年末增长192.4%,年均增长30.8%;私人载货汽车495万辆,占私人汽车保有量的21.2%,比2002年末增长45.0%,年均增长9.7%。

图22002-2006年私人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四、港口建设步伐加快,货物吞吐量成倍增长

2006年末全国主要港口码头泊位数为10848个,比2002年末增加2381个,增长28.1%。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08个,比2002年末增加499个,增长82.0%,年均增长16.1%;生产用码头泊位10171个,比2002年末增加2105个,增长26.1%。

2006年,全国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6亿吨,比2002年增加23.6亿吨,增长105.8%,年均增长19.8%。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4.2亿吨,比2002年增加17.6亿吨,增长105.4%,年均增长19.7%;内河港口完成11.8亿吨,比2002年增加6.1亿吨,增长107.2%,年均增长20.0%。

2006年,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5.8亿吨,比2002年增加8.1亿吨,增长104.9%,年均增长19.6%。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6亿吨,比2002年增加7.5亿吨,增长105.1%,年均增长19.7%;内河港口完成1.2亿吨,比2002年增加0.6亿吨,增长102.6%,年均增长19.3%。

随着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发展,近几年来集装箱运输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社会水路运输集装箱达2330万标箱(TEU),货运量25775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89.1%和108.1%,年均分别增长17.3%和20.1%。其中远洋运输集装箱1502万标箱(TEU),货运量15300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60.7%和67.6%,年均分别增长12.6%和13.8%。

五、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飞机数量迅速增多。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民用飞机架数达1614架,比2002年底增长45.1%,年均增长9.8%。其中运输用飞机998架,大中型飞机921架,分别比2002年底增长65.8%和75.4%,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5.1%。

四年来,航线里程和民航网络进一步扩大。截止到2006年底,民用航空航线里程为211.3万公里,比2002年底增长29.1%。其中国际航线96.6万公里,国内航线114.7万公里,分别比2002年底增长68.2%和7.9%。2006年底,民航航线总条数达到1336条,比2002年底增长13.6%。其中国际航线268条,国内航线1068条,分别比2002年底增长66.5%和5.2%。

我国航空运输能力大大增强。2006年民用航空客运量为15968万人,比2002年增长85.8%,年均增长16.8%。其中国际航线1415万人,国内航线14553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长68.8%和87.6%。2006年旅客周转量为2371亿人公里,比2002年增长86.9%,年均增长16.9%。其中国际航线524亿人公里,国内航线1847亿人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76.6%和90.0%。2006年货运量为3494320吨,比2002年增长72.9%,年均增长14.7%。其中国际航线921738吨,国内航线2572582吨,分别比2002年增长116.7%和61.3%。2006年货物周转量为94.3亿吨公里,比2002年增长82.9%,年均增长16.3%。其中国际航线56.4亿吨公里,国内航线37.9亿吨公里,分别比2002年增长99.3%和62.9%。

六、管道运输里程增加,运输能力提升

2006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48226公里,比2002年增长62.0%,年均增长12.8%。其中输油管24136公里,输气管24090公里,分别比2002年末增长61.3%和62.7%。2006年底,管道输油(气)能力为66948万吨/年,比2002年增长68.4%,年均增长13.9%。其中输油能力57530万吨/年,输气能力9418千万立方米/年,分别比2002年增长59.3%和158.9%。

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建设,西起新疆轮南,经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穿越黄河、淮河、长江,途经九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后到达上海,全长约四千公里,2004年12月30日全线供气。该工程是目前中国管径最大、管壁最厚、压力等级最高、技术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创造了世界管道建设史上的高速度。它的建成和运营,开通了中国横贯东西的一条能源大动脉,标志着中国天然气管道建设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在设施总量规模、运输能力供给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交通运输已开始进入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能力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进、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的新发展阶段。但从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来衡量,仍有相当差距。

根据“十一五”规划,我国将继续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体系。通过深化改革,使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大幅扩展,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输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交通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形成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善、能力更充分、质量更可靠的综合交通体系,有效缓解运输紧张状况,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铁路的建设速度和扩大规模,加强能源运输大通道和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扩大城市群间快速旅客运输专线的建设,加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重视城市轨道交通和农村交通的建设,加强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信息网络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