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光明日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述评
2007-10-14 11:24

伟大的道路奋斗的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述评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怎样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这中间,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有过世人赞叹的成就,也有过令人心碎的挫折。

我们党从亲身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不断吸取教训,终于开辟出一条让人民摆脱贫穷、告别落后,让民族走向富强、走向繁荣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如今,中国人民在这条道路上已经坚定地走过了29年。29年的伟大实践,29年的辉煌成就,快速发展的中国令世界瞩目。

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坚定地指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是13亿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

它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国人民将奋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灭的那一刻起,中国近代史就打上了“灾难深重﹑国运衰微”的烙印。千年未有之变局,任人宰割之命运,告诉我们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于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殚精竭虑,前仆后继……变革风起云涌,主义纷至沓来。然而,百年过去,历史仍然在迂回中徘徊。

中华民族的前途在哪里,中国的道路在何方?

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找到了一条使人民翻身解放的科学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29年的艰苦探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根据本国的实际走自己的道路,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著作,为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1978年12月18日-22日,当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以这次全会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的巨轮开始冲破迷雾,扬帆远航。而这条巨轮的舵手,就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鲜明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实践上,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理论上,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这条道路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多年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赵曜的话说,是因为它“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又切合中国的实际。”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曾经困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近三十年的课题,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被逐渐破解。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一系列振聋发聩的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使他们身上久久被积压的巨大能量,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农民联产承包﹑企业自主经营﹑科研面向经济﹑开放引进外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系列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决策措施陆续出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这期间,尽管有多种干扰,我们却岿然不动,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始终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渐进式课题,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创造性探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受住了各种风险的考验,进一步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大踏步前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洞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日月如梭。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整整29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今年,恰好又是29年。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赵曜教授提示记者,这五次代表大会的议题,都是围绕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题而展开的。

29年岁月不平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了风雨洗礼,前景光明。回望中国这29年的历程,人们会对赵曜教授写在一篇文章中的几句评价产生共鸣:“对于一个国家的执政党来说,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探索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一个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着我们走向富强、民主、和谐与文明。

29年前,我们还在为温饱发愁,如今人民生活已经总体达到小康。

这一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又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的腾飞?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的统一。

在当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全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我们党的基本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结合,它既不断地朝着最高理想前进,又始终立足于当代中国的实际,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早在建党前夕,毛泽东就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有所指望,就是向何处去;知所趋赴,就是走什么路。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文魁认为:“旗帜对于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来说,是第一重要的。旗帜代表前进方向,旗帜代表共同意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旗帜,反映了我们国家发展的大势,反映了人们的意愿,也从根本上否定了违背人民意志的各种主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宋贵伦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来看,它所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选择。”

为了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列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的章程。

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地写进党章。

党的十六大,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写进党章,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内容。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教授认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坚持根据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它如同一块基石,铺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严书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凝聚中华民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初步形成。

——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文化事业出现了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社会建设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探索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效机制,努力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2006年,我国的GDP超过20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13.3倍,居世界第四位;对外贸易总额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居世界第三位。29年前,我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2006年超过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

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先进的事业,需要先进的政党来领导;先进的政党,推动着先进的事业大步向前。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抓住不放。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回首我们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没有党的领导,我们就不可能在变幻着的国际风云中稳住阵脚,不可能经受住国内外各种风险的考验,更不可能取得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胜利。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总书记郑重地告诫全党。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号召全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10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号召全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0年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

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重任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

86年前,鲜红的党旗下集合了一批燃烧理想与希望的人们。

86年后,燃烧着理想与希望的7336.3万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13亿中国人民集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昂首阔步走向未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友情链接: | 人民网十七大报道 | 新华网十七大专题 | 央视国际十七大专题 | 中国网十七大专题 | 搜狐喜迎十七大 | 新浪十七大专题 | TOM十七大专题 | 腾讯迎接十七大 | 网易十七大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