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实地体验嫦娥一号发射观看平台
2007-10-24 11:19

10月18日,大批游客正在参观“长征三号”实体运载火箭。图片:中国日报

10月18日,嫦娥一号卫星模型。 图片:中国日报

10月18日,航天工作者正在给游客介绍航天知识。 图片:中国日报

嫦娥一号发射在即 记者探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实地体验观看平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我国首次探月的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在即,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而此次发射也将组织一定规模游客观摩,这在国内尚属首次。据了解,来自北京的观看者十分踊跃,北京将与深圳并列成为观看此次发射人数最多的城市。

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对三处观看发射的看台进行了实地考察:

■游客争与“嫦娥一号”发射塔架合影

从西昌市中心车行一个半小时后,在距离发射中心几公里外,就可以隐约看到大山中担任此次“嫦娥一号”发射任务的3号发射塔架,周围的群山山顶云雾缭绕,据当地居民介绍,如果天晴,可以看得很清楚。

由于处于发射前期,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游客要经过严格的安检,不可以带包进入,只能带相机不能带摄影机,而且要出示身份证,并乘坐中心专车进入。中心内“圆满完成嫦娥一号试验任务”的横幅让人感到了发射前的紧张气氛,3号发射塔架则禁止游客靠近。

虽然游客不能靠近3号发射塔架,但依然热情不减,都争相与几百米外的塔架合影,纪念品柜台上销售的“嫦娥一号”模型也成了抢手货。记者看到,与旁边的2号塔不同的是,3号塔是全封闭的,发射塔上方是一部供火箭卫星吊装、起竖、对接的橘黄色吊车。据介绍,“嫦娥一号”卫星已在12日被运送到3号发射塔架内,并与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对接。在3号塔架侧方可以看到里面透出十余盏白色小灯灯光,讲解员告诉记者,那是中心技术人员在紧张地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据讲解员介绍,3号发射塔高85米,塔体分为固定平台和回转平台两个部分,并建有37个测试工作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射塔架之一。她说:“3号发射塔上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银白色部分是固定平台,蓝色部分为回转平台,回转平台里有10根电缆摆杆,国外的摆杆只能支撑火箭,而我们的摆杆还可以自动为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这是我国的专利,国外航天专家都不懂其中的奥秘。”

■三个观测点孰优孰劣?

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平台共有三个,分别是位于发射中心北部2.5公里外的八一村观看平台、南部约4公里的奔月楼平台和与奔月楼平行的牛头山平台。据介绍,目前观测平台还未完全布置完毕,届时每个平台还将安装电视,同步直播。一位姓冉的讲解员告诉记者,电视播出的是发射前的检测等与发射工作同步的画面,更具现场感。

从中心向北经过一段蜿蜒的山路,就可以来到八一村观测平台,记者看到该平台分上下两层,据施工人员介绍,经过20天的工作,目前该平台已修缮完毕,修缮的主要是观测平台的上层,棚架重新搭过,并放置了4排共208张坐凳,下层是一个棚子,没有坐的地方,棚子是铁皮材料的。观测平台下方还有一个停车场。

虽然距离最近,但八一村观测平台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该平台与发射塔架之间,有一座小山挡住视线。据工作人员介绍,发射时该观测点将无法完整观测卫星点火发射的瞬间,火箭点火升空后才可看到,看到火箭的时间大约是在点火后几秒钟。但工作人员也强调,在这里观看的清晰度是最好的,近距离的视觉感受,以及能听到火箭升空时的轰鸣声,使在这里观看的现场感都要更强一些。

奔月楼平台和牛头山平台几乎平行,都在距发射塔架约4公里外的地方,与发射塔架之间是开阔地,观众可以看到整个塔架,但距离稍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射时塔架旁的几个避雷塔上均装有探照灯,现场会灯火辉煌,在这两个平台,可以看到包括火箭点火在内的整个发射过程。

牛头山观测平台与奔月楼一路之隔,距离发射塔架稍远一点,通过百余级新修的水泥石阶,记者登上平台,看到这里还未完全布置好。牛头山观测平台比奔月楼平台更高,视线可能更好一些,但石阶比较曲折而陡,年龄较大和身体较弱者攀登起来比较困难。

■可以观测到多长时间?

至于究竟可以观测到多长时间,记者听到的说法也不完全一致,一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天气不好可能只能看到几秒钟,如果天气好可以看到第一级脱落,“大概十几秒钟”。不过距离中心最近,只有2公里的麻叶林村书记杨明坤告诉记者,天气不好也能看到一两分钟,如果天气好而且是夜里发射,“甚至可以看到像星星一样。”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