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岑拯:披波斩浪驾舟行
2007-10-24 14:33

这使岑拯意识到了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这件事给他的触动很大。岑拯虽生性淡泊,与世无争,但却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从那以后,他以不知为耻、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虚心向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学习。

时至今日,已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的岑拯对专家的称呼依然保持谨慎。他说:“我还不是专家。人家称呼你为专家,那是恭维的话。你不能欺人,更不能自以为是地自欺。坦诚地说,在技术上还有许多我不懂的地方,还有没吃透的地方。”

当年正是这股不服输、善于学习的劲,让岑拯在技术上不断勇攀高峰,让岑拯决定既然身在其位就要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而且在自己所从事的技术研究外,开始留心学习其他业务知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岑拯的知识视野,也为他多方位发展打下了基础。

岑拯说在他的“求学”过程中,当时担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的龙乐豪和总设计师贺祖明给了他很多帮助和指导。无论是从专业技术上,还是从管理上,以至为人处事上,他们都是他学习和做人的楷模。到了总体室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岑拯参与协调的工作要多一些,接触两位老总的机会也就更多些,他就利用每一个机会从他们那里“偷学”东西。“偷学”老总们主持会议的风格,对问题的分析判断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的经验。虚心向前辈学习让成长中的岑拯汲取到有益的养分,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勇立潮头担重任

淡泊名利的岑拯,虽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大“管家”——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但现实中他从组长、室主任、副总师再到总指挥,每迈出坚实的一步,管理潜力也逐渐被挖掘出来,调动起来,为他积蓄了更多的管理能力。

长征三号甲第四枚火箭发射在即时,由于技术状态发生了更改,二级氧化剂在加注时液位不正确,发生了溢出。如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第二天的发射。情况十分紧急,时任主任设计师的岑拯心想,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只能靠自己解决。在当晚查阅设计文件,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时,他突然想到长征三号乙火箭最近一次发射时有加注容积和液位的数据,有可借鉴之处,他心中盘算,应该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他用长征三号乙火箭1998年最后一次发射时的加注容积和液位作参考,拟算出此次长征三号甲火箭二级氧化剂第二液位以上的补加量。此方案一提出,立刻得到大家的响应。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火箭的二级氧化剂加注问题很快得到了顺利的解决,它也显露了岑拯解决突发事故的能力。

2004年,岑拯出任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长征三号甲第九枚火箭发射中国第一颗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这也是长征三号甲火箭首次发射气象卫星。为此,这支队伍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提高火箭的可靠性,采用了一项新技术,即“激光惯性测量组合”技术,该技术增加主从冗余,进一步增强了火箭的可靠性。除此之外还第一次使用100立方米的液氢运输加注车,从而使火箭燃料加注更可靠、更安全。就像面对每一次发射任务一样,所有的队员都全神贯注,认真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然而,意外总是不能避免的。刚刚担起总指挥重任的岑拯在上任后执行的第一次发射任务就面临着一次重大考验。

2004年9月,这枚火箭进入发射场后不久,在单元测试间进行平台测试时,平台突然发生了倒台。这是一次非常重大的事故。伴随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成长的岑拯深知平台倒台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平台倒台将使火箭失去判明方向的参照物。在工作中,对作为空间测量基准的平台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认真对待,更何况是倒台这样大的问题。

此前,长征三号乙火箭首飞就是因为平台倒台,而引发了箭毁星亡的后果。那是每一个从事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研制人员心中刻骨铭心的痛。

长征三号乙火箭1993年初立项研制,经过3年紧张奋斗,终于完成了飞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国际708通信卫星在发射台上准备出征,当人们翘首企盼它首战告捷时,火箭却在起飞2秒钟后飞行姿态就出现异常。火箭以很大的负俯仰角和负偏航角向右前方快速倾倒。22秒后,撞在发射场附近的山坡上,星箭俱毁,发射惨遭失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黑色星期四”。后经分析试验表明:控制系统惯性基准发生变化是发射失败的原因。由于火箭飞行的惯性基准发生了变化,平台输出了错误的信号。

长征三号甲火箭第九枚发射在即,发生平台倒台事件,宛如一片乌云在天空飘过,得知这件事的每一个人心中都感到了一份压力。岑拯停下了正在进行的协调会,迅速赶往现场。这个意外事故不仅引起火箭发射队的重视,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也十分关注,平台一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迅速有效的排查故障,以快捷的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是岑拯首先考虑的问题。

岑拯明白,确保发射圆满成功是航天人的天职。问题必须查清,必须要确保平台工作一切正常,确保火箭圆满发射成功。但岑拯深知,查找问题需要时间,解决问题需要时间。气象卫星工程五大系统的工作人员都已到了发射场,大家不可能都在那里等你慢慢地去解决问题。必须快速排查出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必须以快速有效的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因解决平台倒台事故而耽误的时间,必须在后续的工作中弥补过来,把影响减到最小。在回忆这段往事时,岑拯感慨地说,作为总指挥遇到问题,有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更多的是要有全局观、大局观。

排查从源头做起,从设计到操作过程,一项一项进行,不放过任何一个过程,细究每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大家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去解决这个问题。全体工作人员以不查出问题誓不罢休的精神,工作在现场。包括在京的平台系统研制人员及各级领导在内,那时已没有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之分了,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大量的分析,最终查出导致平台倒台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因地面设备老化而引起电路出现问题,致使该闭合的电路没有闭合,该通的电路没通,引起指令错误,导致平台的倒台。查找到引发问题的根源后,平台倒台的问题很快得以解决。这件事也促进了发射场远控地面设备的研制工作。

如果说,这次平台倒台的意外事件锻炼了岑拯处理突发重大问题的能力并考验了他的全局观的话,那么,“十一五”期间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射高峰,则是在检验岑拯作为总指挥运筹帷幄的能力。

举重若轻将帅风

自1994年2月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以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共进行了15次发射,其中,1997年和2000年为发射高峰年,平均1年内3次发射。然而进入“十一五”以后,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的年平均发射为6~7次,比1997年和2000年增加了一倍多。发射任务高度密集,历史上绝无仅有,即使在考虑双工位发射的条件下,任务和工作量也是极其艰巨的。

火箭批量生产,这是中国航天发射史上从未有过的。怎样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任务,这期间又将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在冷静地面对形势后,年轻的总指挥岑拯深刻地认识到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在任务面前岑拯他们也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根据院领导的要求,未雨绸缪。为此,岑拯和他的队友们采取积极主动的进攻策略。发射高峰期要求生产装配的高峰要提前1~2年,部分单机甚至更长,因此,对各承制单位的研制生产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岑拯和同事们深入到各单位、各系统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对火箭批生产能力、资源配置、设备设施的配置,以及人财物的现状进行摸底,理清了37个影响运载火箭批量生产的大问题,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型号两总又组织召开调研会,全面听取了各单位对所承制产品的研制进展、后续批次任务安排、存在的问题和拟采取的措施。在此基础上,最后形成了40多页的调研报告及《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2006~2010年任务研制短线及对策分析报告》和《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研制进展情况报告》,呈报院决策层,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组织基础。“两总”还亲自带队到各研制单位检查生产和落实情况,分别召开了发动机、惯性器件、伺服机构、遥测系统、箭体结构等各系统专题会,协调各方面问题,细化研制生产计划。在经过缜密的组织和协调后,岑拯他们又对“十一五”期间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策划和部署。

2006年,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全面迎接繁重发射任务的关键年。在他们开展的形势任务教育中,有这样一段话,表达了他们面临的形势和向压力挑战的决心:“山雨欲来风满楼,站在2006年的窗前,我们已经强烈地感觉到2007年摧城的风雨就要来临,逼人的压力就在面前,而这压力将要由2006年一肩挑起。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在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用我们坚定的意志和扎实的工作去迎接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新的辉煌。”

针对2006年以后任务多、难度大、要求高的形势,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各任务承担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型号两总发动了深入思想动员,提高全体人员的思想认识,详细研究部署了今后5年的任务。对各单位、系统完成后续任务提出的主要问题与短线逐一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从厂所、型号和院综合管理部门多个层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岑拯的组织下,他们加强顶层设计,充分挖掘现有的生产能力,加强调度,均衡安排,进行火箭批量生产的质量管理办法研究。针对火箭组批生产的实际情况,他们还制定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组批生产质量管理办法和验收管理办法。

针对后续任务型号队伍人力资源紧张问题,岑拯他们一方面对关键岗位进行充实,另一方面,加强研制生产人员培训,研究确保质量、提高效率的新方法、新措施。他们还加快可靠性增长研制工作,将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尽快转化到飞行火箭产品技术状态上,使火箭的可靠性有实质性提高。

在谈到面对前所未有的任务,压力是不是也是前所未有的时候,岑拯笑着说,作为总指挥的确感到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因为有时,你代表的不是个人。作为总指挥,在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内部有时你代表的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研究院内部有时你代表的是型号队伍;当面对用户时,总指挥有时又代表的不仅是整个型号队伍,还要代表院、代表集团公司。身份的不同,要求就不同,承担的责任大小就不一样。但岑拯认为,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发挥民主的力量才能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他说,长征三号甲火箭研制队伍是一支能打硬仗、作风优良的队伍,在集团公司和院领导的支持下,在老总们的帮助下,他们这支队伍有信心完成“十一五”期间的发射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开展“嫦娥工程”,岑拯和他的队友们将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完成探月卫星发射任务。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举世瞩目的发射,它将再次引起世人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热情。在谈及此事时,岑拯又露出他那温和的笑容说:“航天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每一次发射都具有特殊意义。任何一次发射都要求我们必须要全力以赴,以百分之百的努力确保成功。探月工程同样如此。目前,我们的准备工作正按计划进行。”看似平淡的话语,却显示出一个将帅在大战前的平和心态。

看着岑拯那温和的笑容,笔者忽然想起毛泽东主席的那首咏梅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不正是生性平和、淡泊名利而又不肯向困难低头、不甘服输的岑拯的写照吗?

(编辑:王晶 来源:中国航天新闻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