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千年之梦——让月球记住中国人
2007-10-25 12:22

明朝人万户飞天示意图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人对月球有着独特的情怀,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下老人牵红线的美丽传说家喻户晓;李白、苏轼等大诗人脍炙人口的咏月诗篇,抒发了华夏民族的浪漫豪情;月亮运行会不会经过海底,如果真的经过海底,鱼会不会撞坏了月中的宫殿?辛弃疾词(“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出自《木兰花慢》)中的奇妙遐想凸显了中华民族探知月球的愿望。鲲鹏展翅上九天揽月不仅承载着中国科学家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等待千年的天地之约。

万户飞天:人类首次“乘火箭”

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体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命名为“万户”,以纪念“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作飞行的人”。这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600多年前,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官员按照好友班背留下的《火箭书》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火箭,然后画出“飞鸟”的图型,令众匠人按图赶制。

试飞时,万户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将自己绑在椅子上,椅背上绑着47枚自制“火箭”,点燃后冲天而起,不久“飞鸟”翻滚着摔在山脚下……这个中国人虽然未能如愿,被摔得粉身碎骨,但他却成就了这个星球上开天辟地的壮举——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飞天”尝试。

初次接触:0.5克月岩激发探月

1969年7月20日,当阿姆斯特朗在月面上跳跃式行走时,全球有20多亿人在收看电视转播,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的中国人似乎都没有关注这件大事。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样品铸在一个有机玻璃盒内,从外面看起来很大,其实只有1克的重量,这块月岩被切成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回忆说:“我的研究就从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 美国人赠送月岩样品,其实也是在试探我们的测试能力和研究水平,虽然这话没有明说。就是在这样的“压力和动力”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结果让美国人很信服,” 欧阳自远说。


“嫦娥一号”发射步骤示意图

嫦娥奔月:十年破茧舞翩跹

我国的探月计划是从1994年才开始的。欧阳自远向当时的“863计划”专家组提交了一份探月报告,并且得到了一笔经费。这是中国人花在探月计划上的第一笔钱。直到2003年底,一份厚厚的正式报告被送进了中南海。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上签字,国家正式批准了“嫦娥一号”计划的实施方案。

2007年10月,中国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派使者出访月球,围绕月球进行一年的探测。使者是与月宫仙女同名的新星——嫦娥一号,出发点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托举她的是航天人精心挑选的一位大力士——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护驾的还有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下赫赫战功的航天测控网和国家天文台的观天“巨眼”。这一次,收入中国人眼底的已不再是一块只有1克的石头,而是整个月球……

全民关注:30首好歌唱给月亮听

“嫦娥一号”的发射成为中国全民关注的焦点。中国公民可以通过购票的形式前往卫星发射中心现场外的三个观景台观看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发射升空的全过程,这项业务只面向中国公民。据悉,目前的门票价格有980元、1080元、1180元三档。三个观景台分别是位于发射中心北部2.5公里外的八一村观景台、南部约4公里处的奔月头平台和与其平行的牛头山平台。此外,中国国家航天局还邀请了日本宇航研发机构的两名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观看,这也是史上第一次。

随着近万名游客涌入西昌,参观发射基地的“一日游”成为当地旅行社首推的线路。由于需求上升,报价也开始上升。同时,西昌也从著名的“卫星城”变成了记者扎堆的“媒体城”,在靠近航空路的各大酒店内,已经密密麻麻地入住了各路媒体记者。中央电视台的直播采访申请已于20日上午获得最后通过。

为了赋予这次探月行动更多“中国特色”,“嫦娥一号”到达绕月轨道(距地球38万公里左右的太空)后,将向地球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爱我中华》、《歌唱祖国》、《梁山伯与祝英台》等30首在全国公众投票基础上选定的经典曲目。每位中国人将能通过收音机、电视机以及互联网收听到这些来自太空的中国天籁之音。此外,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和搭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太空奏响的乐曲《东方红》,因其特殊地位,也将另行安排在“嫦娥一号”卫星上播放。(康娟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