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戏说”的态度探讨学术问题,或将严谨的学术研究异化成公共事件,已成了部分韩国人的习惯。
图为《熊图腾》封面,该书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激烈反应。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我并没有看到有关的报道,但(韩国)媒体上的所谓‘反应’是靠不住的。”叶舒宪语气和缓,态度平静。这位身兼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神话学会会长等身份的历史学家,显然已对来自东方邻国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猜想”见惯不怪了。2007年7月,叶舒宪的新作《熊图腾——中国祖先神话探源》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并随后在上海书展上被描述为“学术超男”的一分子引领“大众史学”。没想到的是,4个月后,此书的观点却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激烈反应。
韩国媒体反应过度
叶舒宪在《熊图腾》中以九个章节的篇幅详细记述了自己考察中华熊图腾神话的始末,并大胆提出熊图腾是欧亚大陆及北美史前宗教信仰的共有主题之一。他以四重证据法(文字、甲骨金文、图片影像和实地实物)详细论述了熊图腾起源于别称“有熊氏”的黄帝,并在随后流传至更广泛的地区。这样一本纯粹学术范畴的著作,却引来了韩国媒体的另一番解读。11月7日,韩国联合通讯社率先发难,称《熊图腾》一书对东北亚地区各民族的熊图腾神话源于黄帝的说法,是将朝鲜半岛流传已久的檀君神话降格为“受汉文化影响的反应”,是“无中生有”。报道还特别强调了叶舒宪的身份,意味深长地称其工作单位是“中国国务院属下的综合智囊团”。
对于韩国媒体的说法,叶舒宪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表示,他在书中只是提到,在共同的生产条件下产生了同源的东西,熊图腾只是东北亚地区的一个现象。“那个时代没有国家之分,也自然没有国界之别,所以无所谓谁影响谁。”
赫哲鱼皮熊图腾。中国东北的这一少数民族不少部落把熊当作自己的图腾,赫哲人打猎一般不打熊,如果遇到危险,万不得已,也要把熊头留下,并设案祭祀忏悔。
“熊的传人”争论早已有之
关于熊图腾的争论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早已有之。最近一次发生在去年年底,“熊图腾”的提法,令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还是“熊的传人”成为网民热议的焦点。而在此前,学术界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就曾指出:不管是龙图腾也好、熊图腾也好,毕竟只见于文献记载,更多带有神话意味。但对叶舒宪来说,关注和研究熊图腾并不是新课题。此次出版的《熊图腾》,基本上是将过去的一些观点更加系统地结集到一起。
为什么该书出版之初风平浪静,韩国媒体却在4个月后突然发出了“无中生有”的指责呢?“韩国媒体就是喜欢凑热闹,这是他们的一贯行为。”一位朝鲜问题专家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叶舒宪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学术的东西应该按照学术的方式来解决,大家可以讨论,“一些媒体的分析是靠不住的”。
韩国人要抢中国神话?
但事情显然不像中国学者想像的那么简单。以“戏说”的态度探讨学术问题,或者将严谨的学术研究异化成公共事件,已成了这几年韩国媒体和部分韩国学者的习惯。从以电视剧戏说历史,到“韩医”申遗,甚至将豆浆的发明权也划入韩国人名下,韩国部分研究人员胃口很大。11月1日至2日,一个名为“公开韩国神话的本来面目”的大会在韩国首尔召开,提出中国神话起源于韩国说的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成为主要干将。根据韩联社的报道,该会议由韩国文化观光部赞助,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剖析“中国神话接受韩国神话影响”的原因。此前几天郑在书即宣称,中国《山海经》中提到的炎帝、蚩尤、夸父及风伯等东夷系的神均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出现,很多神话传说都源自韩国。“韩国要抢中国神话!”此情此景,让中国媒体不得不发出惊呼。“古代是不分国家的,中国都是后来才有的,应该说很多是受了东北文化的影响。中国和韩国肯定也是相互交流,但主要还是中国影响韩国。”谈到神话争夺战,叶舒宪依然很平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