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刊刊登“黄色间谍”反华报道 华人激怒欲起诉
[ 2007-11-20 17:38 ]

华人律师主动请缨

打官司,《明镜》周刊应该算得上是老手了。并非第一次因报道“失误”惹火上身的《明镜》,早已网罗了一大批律师、法律顾问为自己保驾护航。因此,华人团体要打赢这场官司,算得上是一场法律攻坚战。

“最好是能够聘请到熟悉该法律领域的德国律师。”倪诚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可能会以“侮辱罪”或“诽谤罪”上诉。由于担心聘请德国律师会有所保留,倪诚准备寻找华人律师辅助。在德国的华人律师很少,目前已有一位华人律师发来电子邮件主动请缨,维权委员会也在主动联系另外一位华人律师。

对于如何打这场官司,维权委员会还没有具体的方案。倪诚在答复本报的电子邮件中表示,下一步的具体方案要等《明镜》周刊最后的答复来确定。如果它在11月19日最后期限前没有任何答复,维权委员会再商讨下一步行动。

据了解,现在已经有很多华人在为起诉《明镜》献计献策。在“人在德国”网络论坛上,一位对德国法律较了解的网民发贴说,在德国法律中的侮辱罪,需要严格界定侮辱的对象。如果仅是泛指是侮辱了“中国人”或“在德的中国人”,那胜诉的机会为零。因此,“一定要清楚到底侮辱了谁”。

对此,倪诚表示手上也掌握了一些证据。比如,《明镜》文章配发照片中的中国留学生能够站出来起诉,那胜诉的几率会大增。

照片上的中国留学生有顾虑

如果找到照片上的五位中国留学生,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事情没有想像得那么简单。倪诚向《国际先驱导报》透露,报道插图上的五位中国留学生来自克姆尼茨大学,学校外办征求他们同意后把照片刊登在学校网站上,但对《明镜》如何获得这张照片并不知情,也没有获得五位中国留学生本人的同意。

《明镜》周刊这种做法,显然侵犯了中国留学生的肖像权以及名誉权。据了解,这五位中国留学生也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曾经找过大学外办寻求追究《明镜》杂志责任的途径和办法,但竟然被告知《明镜》这一做法没有违法,不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倪诚说,维权委员会也曾尝试与这五位受到侵害的同学进行了接触,想说服他们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他们有一些顾虑,“估计是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业”。

华人维权困难重重

与《明镜》这样拥有巨大财力和社会资源的德国主流媒体打官司,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倪诚坦言,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组织上,在德华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维权机构,这使得我们很难对类似事件及时作出反应,连统一意见也需要较长的决策时间。其次是华人缺乏维权的实践经验。华人希望融入德国的主流社会,面对辱华、欺华,一方面要抗争诉求,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和防范过激的言论和行为,以免授人以柄。另外,缺乏维权经费。无论是本次针对《明镜》的维权活动,还是维持一个常设维权机构的长期有效运转,至今没有稳定的资金保障。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华人维权观念总体上非常淡薄。

此次对《明镜》的上诉,仅仅是华人维权的一个开端。维权委员会发言人周坚说,上诉的意义并不在于胜败,因为这是一场为争取华人尊严和权利的战争。上面提及的网友说:“我们可以一直打到联邦法院,等到那个份上,即使官司输了,德国那一小撮人以后要写污蔑中国的文字,也要仔细掂量掂量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倒希望官司多打一段时间。”(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编辑:肖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