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中国受到高礼遇 韩国女特使来华探路
[ 2008-01-15 09:14 ]

资料图片:2007年12月19日,在韩国首都首尔的大国家党总部,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李明博(左)与夫人和支持者们庆祝总统选举获胜。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19日晚宣布,李明博当选韩国新一任总统。 新华社/路透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韩国当选总统李明博本月初决定启动第一次正式外交行动,那就是向几个主要国家——美、日、中、俄四国派遣特使。派往中国的特使是韩国前总统朴正熙之女、大国家党重量级人物朴槿惠。虽然李明博和朴槿惠曾经是竞选总统时的对手,但李明博的这项任命还是有深层次考虑的,至少朴槿惠曾经来过中国,而且对中国非常熟悉。

·新总统的选择出人意料

1月8日,李明博确定了派往美、日、中、俄四国的特使团人选。各特使团包括团长在内共由5人组成。其中,派往美国的特使是大选前刚刚“加盟”大国家党的郑梦准;派往日本的特使是李明博的哥哥、韩国国会副议长李相得;俄罗斯特使团团长是李明博的核心亲信、国会议员李在五;而中国特使团团长则是李明博在党内的最大潜在对手朴槿惠。

现在,李明博和朴槿惠的关系颇为微妙。大选前,两人为了争夺大国家党总统候选人进行过激烈的竞争,结果李明博胜出。大选开始后,朴槿惠虽然给予李明博一定的支持,但舆论认为,这种支持是有限的,并且是有所保留的。最近,为了4月份国会议员选举党内推荐议员人选问题,两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歧,大有互不相让、针锋相对的架势。

在这种时候,朴槿惠接受特使使命,让包括她的参谋和支持者在内的诸多人感到意外。韩国媒体猜测朴槿惠接受成命可能有几种原因:一是想显示她“以公为上”的大度,在今后的权力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二是为了向外界表明大国家党内部的“团结”,从而避免给4月国会议员选举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还有一种可能是,她确实是作为特使派往中国的最佳人选。

·她曾在中国受到高礼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8日表示,外交部副部长王毅本月中旬将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访问韩国。姜瑜说,韩国大国家党前代表、国会议员朴槿惠将作为韩国候任总统李明博的特使访华,有关活动中韩双方正在协商之中。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称,朴槿惠将在王毅访韩之后访问中国。

韩国媒体分析认为,李明博之所以派朴槿惠作为特使访华,有一层原因是,朴槿惠曾于2005年5月以大国家党党首身份访问过中国。当时,中国政府对朴槿惠给予了很高的礼遇。朴槿惠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接见了她,国务委员唐家璇还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朴槿惠还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面对北大学子,她深有感触地说:“数千年前,韩中祖先开启相互交流和合作的窗口,并不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他们的努力在今天正得到良好的传承。相信我们双方只要着眼长远和大局,相互支持与合作,韩中两国将最终成为共同发展并开创21世纪东北亚时代的合作伙伴!”

不失幽默的她更主动提及年轻人喜欢的“韩流”明星,来显示韩中两国的交流:“我知道许多中国年轻人都喜欢安在旭、宋慧乔这些韩国明星,但你们不知道,其实他们也是吃中国的炸酱面长大的。”韩方认为,朴槿惠当年的访华之旅,具有加强党际交往、促进韩中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积极意义。

据报道,朴槿惠本人对中国文化也很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哲学。她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年轻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朴槿惠2005年访华时,在与中方官员的谈话中,还多次引用中国典籍,如在访问重庆时,就提到了《三国演义》。

·新闻分析:中韩关系不会“变冷”

李明博派遣特使团的目的,是在2月25日总统就职仪式前,向各国说明其外交方针。李明博计划今年2月末就任以后立即访问美、日、中、俄四国,全面开始外交活动。

李明博当选总统后,屡次强调韩美同盟和韩美日三国关系的重要性。这让人们担心他就任后,韩国的外交重点会不会偏向美日,而与中俄的关系“变冷”。分析人士指出,这种顾虑完全是不必要的。

韩国新政权交接委员会下属的外交统一安保委员会干事朴振,曾就具体的“四强外交”基调表示:“李明博就任后,将加强韩美关系,推进与日本建立实用性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韩中关系,并与俄罗斯启动能源资源互访外交。”

韩国《国民日报》称,在“四强外交”中,李明博之所以强调韩日关系,是因为韩日关系长期受到历史问题困扰,所以要想办法加以修复。而强调韩美关系,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韩美同盟关系的共同利益。由于韩中关系一直发展得很好,所以就谈不上修复,只会进一步提高。

最近,李明博也屡次强调,新政府将重视韩中关系,希望两国关系在他的任期内取得更大的发展。毕竟,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国和韩国最大投资对象国,加上朝核问题中中国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于以经济发展为任期内主要目标的李明博来说,加强韩中关系和两国经贸合作是“必选”的一条路。(来源:新华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